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谁被蒋介石与杜聿明一致认为是林彪克星?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1 14:09:28

  蒋介石却对陈明仁充满信心,“我对林彪用兵特点了解颇深,他是一贯打巧仗的,神出鬼没,行动飘忽,却不善于力战,攻坚不是他的专长。陈军长性格倔强,轻易不服输,韧劲十足,正是林彪克星。”

  蒋介石难得知人善任一会,陈明仁果然没让他失望,他听说林彪要打四平,不惊反喜,他要在四平之战中一洗在大洼蒙受的耻辱。他深入研究了林彪的作战风格,得出了和蒋介石一样的结论,只要顶住了林彪的三板斧,那仗就有打头了。于是,他将部队全部配置在从城郊到市区的防御工事内,分区固守,不准超越各自的守备区一步,并将各工事内守军官兵的名字一律贴在墙上,明令规定:凡后退者,格杀勿论。

  6月中旬,四平之战终于打响,原以为敌七十一军是手下败将,一触即溃,没想到却是如此顽强。林彪率东北野战军七个主力师围着四平打了40多天,血染成河,最后竟然是铩羽而归。

  蒋介石大喜过望,迭电嘉奖,已经回京治病的杜聿明乘机建议,要重用陈明仁:“四平的胜利,在于校长用人得当,陈明仁有勇有谋,正是林彪的对手。”蒋介石也很得意:

  “都说本校长专门为共党培养人才,陈明仁难道不是国军的中坚吗?”他一高兴,顺手就给了陈明仁一个兵团司令,指望他在东北再有一番作为。

  陈诚却在一旁嫉妒得眼中冒火,他最近就要接替杜聿明去东北,陈明仁在军界中是老资格,不会听他吆五喝六的,当即参了一本。在四平之战中,因军用物资缺乏,陈明仁被迫用军粮作防御工事,陈诚借此事状告陈明仁“糟踏军粮”。于是,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喜悦的陈明仁又被蒋介石一封电报召回,发落到总统府,担任一个中将参军的闲差,每日里看报纸,喝浓茶打发日子。阵前换将,而且是换了一个得力大将,这是蒋介石在东北的一大败笔。

  林彪却是痛定思痛,四平之战后,他在军中掀起了大练兵运动,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迅速提高。待他养好了伤口,养足了元气,又发动起秋季攻势。蒋介石吃惊地发现,在东北战场,林彪已经是无人能挡了,任着他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到了1948年秋,东北败局已定,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蒋介石飞赴沈阳,召开军事会议。

  那一次会议开得很沉闷,人到齐后,蒋介石迟迟不开口,主持会议的陆军司令顾祝同提醒他训示,蒋介石却摇摇头:

  “还有一个人未到。”

  顾祝同连忙翻着手上的花名册,忙着点人头。

  “花名册上是没有这个人的,他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同学都打败了。胜负论英雄,他是胜利者,所以他是英雄。我这个当校长的不称职啊,在校时对他关心不够,以致让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的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地失望,我很痛心。”

  一席话臊得与会者无地自容。

  知耻而后勇。蒋介石想用激将法激起在座黄埔生的自尊。但败军之将,不敢言勇,现在他们听到林彪的名字,都要夜里做噩梦。

  这次会议争论很激烈,卫立煌、杜聿明、廖耀湘等还以为林彪像打四平时那样,不善攻坚,因此主张死守沈阳,待机而变。

  蒋介石的眼光毕竟要高出一筹,“林彪脑子好使,心气也高,四平一仗肯定让他刻骨铭心,休想他在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现在东北的共军正在大练兵,沈阳城怕是挡不住他们的。”

  按照蒋介石的计划,就是放弃东北,打通沈锦线,固守锦州,保留撤退的通道。这样至少能保存住东北的有生力量,在关内继续与中共周旋。但他的观点遭到不少与会者的反对,他们根本不敢出沈阳,害怕中了共军的围点打援之计。“只怕是出了沈阳城就回不去了。”廖耀湘小声地嘀咕着。

  蒋介石拍起了桌子:“大难将至,诸位却不清醒,林彪现在未对锦州动手,那是他的心头还罩有四平之败的阴影,担心顿挫于锦州坚城之下,背后复遭我沈阳、葫芦岛方向之攻击。其实,只要他出手快,迅速攻下锦州,那时东北就对国军形成了包围之势,想走也走不了啦。”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