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缅甸奇迹般地创造了“仁安羌大捷”,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
英缅军史莱姆司令曾经清楚地指出:刘放吾团长在仁安羌率领一一三团攻击日军。但是在后来的史料及博物馆资料中却鲜有提及到我父亲这名团长,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无从知晓这段历史的真相了。所以1963年才会出现轰动一时的“冒牌将军案”。
“冒牌将军”林彦章原来的身份有许多说法:有曾经与他一起做过事的国民党官员说,林彦章曾是前国民党的一个军官;他的老乡说,林彦章是高要县乐隆区马鞍乡人,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本质上是个粗人,嘴里冒出来的话经常是“炒虾拆蟹”一类,太平洋战争前,经常来往于省、港及高要、肇庆等地,干的都是“巡城马”(水客),信誉非常差,所以也没做多久。
林彦章当时住在昆明,结识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位名叫吴待旦,是新一军团长,曾经在滇缅战线中救过一名叫菲士廷的英军团长。这件事给林彦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位菲士廷在战后的1950年,成为了一名中将,并且是香港的三军司令。当时他在香港,每天要见到很多中国人,就时常想起那次战役中救他命的人,他说那个人叫林国章,而且四处打听这个叫林国章的人。
林彦章到港后听到这个消息,在冒充将军之前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他先是得知曾经在新一军担任过副师长的人当时正在开茶楼,就想方设法和他打交道,熟悉以后就把对方当副师长时的军服勋章等可以代表身份的物件全部借来,充为己用,同时还搜集了相当多的关于新一军的历史,尤其是滇缅战线中所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居然把当事人菲士廷瞒过去了。菲士廷以为眼前的林彦章就是当年的林国章,不仅帮助他做很多事,还和林彦章拍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就成了林彦章四处活动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