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立煌逐渐改变对中共的偏见 盛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
卫立煌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虽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却是蒋介石的“嫡系中的杂牌”。抗战时期,美国名将、“中国通”史迪威曾称卫立煌是“百战百胜的将军”。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嫡系第十四军挥师北上,驰援平津战场。部队尚在征途,平津已先后沦陷,卫立煌便奉命转赴山西。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山西是阎锡山的地盘,阎锡山有句风靡一时的妙语:“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一个都不行。”现在,日军大举进攻山西,直捣省城太原,被日军进攻搅得六神无主的阎锡山,不得不仰赖中央军这个“鸡蛋”,便将指挥对日作战的全权委托给卫立煌。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陕西、山西均属第二战区,中共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也归阎、卫节制。卫立煌来到山西的半年多时间里,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了八路军对日军作战的勇敢顽强。先是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一举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多人,打破了自抗战爆发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然后在太原保卫战中八路军各师连续取得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和广阳伏击战的胜利,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歼敌1800余人。对此,卫立煌十分钦佩。因工作关系,卫立煌常跟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接触。朱德平易近人、谦虚朴素、任劳任怨、宽宏大量的作风和品德给卫立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之对朱德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地跟朱德建立了友谊。
第十八集团军驻临汾办事处距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地不远,卫立煌常去和这里的八路军将领闲谈。有一次,卫立煌和徐向前聊天,卫立煌说:“谈打仗,还是你们行。”徐向前忙说道:“卫总司令也行,国军里面就数你了。”卫立煌说:“快别这么说。那一年,我率第十四军刚进入鄂豫皖时,犯轻敌冒进,军部被你们包围起来了,漫山遍野都在喊‘活捉卫立煌’,要不是情况有变化,再过200公尺我就被你们捉住了。”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卫立煌逐渐改变了对中共的偏见,盛赞八路军“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
二、卫立煌被日军围困 电请朱德派兵掩护
1938年2月,太原失陷后不久,日军集结4个师团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由太原南下,妄图把中国军队赶过黄河,一举拿下山西全境,进而占领整个华北。
卫立煌为阻击日军南进,将主力部队摆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战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卫部在韩信岭与日军浴血奋战10余天,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于是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进攻中国军队。日军在攻击东阳关后,马不停蹄地向南疾驰,前锋直指山西最南端的风陵渡。守卫韩信岭的卫立煌所部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危急关头,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正太路、娘子关地区积极出击,破坏日军的交通补给线,阻遏日军攻势,配合卫部进行突围。
卫立煌采纳了八路军的运动战法,将主力10多个师化整为零,分成数路,巧妙地跳出了日军包围圈。由于情况危急,卫立煌一直坐镇霍县指挥部队突围,等待主力安全撤退到晋南的中条山一带时,他却发现自己已被远远地阻隔在敌后,为躲避日军,只得率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及一个警卫团悄悄地渡过汾河,进入晋西的吕梁山脉,拟经大宁晋绥军防地,然后经一一五师防地,向蒲、隰、汾三县东进。不料,在一个宿营地被一个汉奸认出,这个汉奸即向日军报告了卫立煌所在的位置。日军随即派出大批步兵和飞机对卫立煌所率的这一小股部队进行攻击和轰炸。卫立煌在进退维谷中,电请朱德派兵掩护。
朱德接电后即派出部队在卫立煌东进的路上等候、接应。但是一直等到黄昏,也不见友军通过,原来卫立煌已转向北移。第二天,石楼日军忽然出击,将卫立煌的警卫团全部冲散。朱德闻讯急派八路军第五团第二营驰援,在白儿岭与强敌激战。白儿岭整个阵地在日军大炮、飞机猛烈轰击下,工事几乎都被炸平了。
在这次战斗中,第五团第二营第十一连以一个连的兵力,抵制住敌军2000余人的进攻,不使敌人前进一步。
卫立煌因得到八路军第五团第二营的及时援救,终于脱了险。
此时,日军在打通同蒲路后,就把汾河上面的桥梁全部炸毁,卫立煌再想从吕梁地区向东南突围,已是万分困难。参谋处拟订了几种转移到晋南中条山区的行军方案。其中有一种方案是取道延安,参谋长兼第九军军长郭寄峤也认为可行,然而,卫立煌却直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