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不断的征战!秦国究竟靠什么实现称霸天下目标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8 15:09:53

  郑国渠修成以后,灌溉土地四万顷,可以供养四百万士兵。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的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秦国大军的粮仓。对这时的秦国来说,疲秦之计真正变成了强秦之策,而对韩国,却意味着真正覆灭的开始。

  此后,秦王正式拉开了一统天下的序幕,这时的秦国,兵精粮足,既有关中平原,又占据了巴蜀一带,保证了它的粮仓。而且郑国渠的修筑,也使当时粮食供应有极大的保障。

  灭掉韩国以后,秦国加快了扫除其他五国的速度──

  公元前228年灭赵国。

  3年后灭魏国。

  公元前223年灭楚国。

  次年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大国──齐国。

  此刻,黄河和长江一带已经并入秦朝版图。但秦始皇并不满足,在他看来,帝国的疆域,不能仅仅限于前朝的中原地区,南方的珠江流域,直至南海之滨,也应纳入帝国囊中。于是,秦始皇一声令下,50万秦军起程南下。

  公元前219年,在今天广西桂林一带,一支秦国军队正在这里驻扎。

  在指挥部的营帐里,秦军统帅屠睢给远在咸阳的秦始皇写信:皇帝陛下,战事进展顺利,岭南之地不日即可归附,天下即将一统……

  然而超出屠睢意料的是,顽强的土著人神出鬼没,他们白天躲藏,晚上出来偷袭秦军。再加上秦军推进过快,后勤给养补充不上,一时间陷入困境。

  最为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军中粮食即将枯竭,饥饿不仅在蚕食秦军的战斗意志,也在摧毁帝国征服南方的野心。

  从北方的粮仓到南方前线,秦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陆路运输,然而,丛林茂密、山高水远,未开发的南方令秦军的后勤保障变成一场噩梦。

  在越人的一次偷袭中,最高统帅屠睢也被杀死,整个秦军陷入恐慌当中。

  史记记载,秦始皇焦虑万分,他亲自赶往南方,一直到了湘江一带。秦始皇明白,要结束南方的战争,就必须解决军粮运输问题。陆路首先是运输路程比较长,其次是运输成本太高。远古时代有一句军事谚语,叫做千里不运粮,当时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水路,水路的突破点就是沟通湘江和漓江这两条河。

  当秦始皇心急如焚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

  船队从巴蜀一带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再通过这条运河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

  这是一个惊人的创意。当时长江和黄河已经沟通,这意味着,从帝国的都城咸阳上船,就可以直达广州。但是,秦人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难题。

  湘江和漓江之间直线距离仅4.8公里,但两江高低相差几百米,运河开通,渠水将狂奔而下,根本无法行船。因为湘江这边水流低,怎么把水汲上去,加长河流的长度,修筑一条大的堤坝,深入湘水60里,汲起它的水向上的力量,再沿山把渠道修缓;另外还要再把漓水做三七分。分水技术又是它的难点。再往下进入漓江,水流向下又要解决一个航速不能过急的问题,所以湘江通向漓江的这条渠道,当时叫做湘漓渠。到了唐代人们感叹于它的巧夺天工,技术上解决的这么出色,后人称它为灵渠。

  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畅通无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正是这三大水利工程以及秦国当时密如织网的直道,造就了秦帝国的强大,让它所向披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真正的统一,而现在我们广袤的国土就是秦帝国的延续。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