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由民进党的《民进周刊》首先发起的这场《遗嘱》真伪之争,就在蒋经国大敛期间拉开了序幕。
有人企图从王家骅身上打开缺口
“遗嘱风波”之前,台湾已经有人在关心蒋经国的死亡原因了。有人甚至怀疑蒋经国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有人谋杀。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却是,关心蒋经国死因和遗嘱真伪的人,竟然就是蒋经国生前,坚决与蒋氏对立的台独分子组成的“民进党”。现在一波没平,一波又起,关于蒋经国《遗嘱》真伪的猜测怀疑,竟然与蒋经国是否死于谋杀的争论混淆在一起,因此更加让人感到搅起舆论风波的背景扑朔迷离。
尽管知情的蒋家人已经向媒体透露,蒋经国的遗嘱不存在别人伪造的事实。可是,还是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怀疑蒋氏的《遗嘱》系伪造的。这样,首先就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这份《遗嘱》的执笔人王家骅。其中台湾《金岛》月刊上有一篇题为《王家骅是何许人?》的文章,将《遗嘱》的真伪争论推向了高潮。
王家骅这个名字,在1月13日蒋经国去世之前,对台湾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在13日以后,王家骅作为蒋经国遗嘱的记叙人当然会引人注意。有人把他和孙中山遗嘱的执笔人汪精卫,蒋介石遗嘱的执笔人秦孝仪等同视之。其实王家骅只是“总统府”的机要室主任兼机要秘书。勿庸置疑他是蒋经国晚年最接近的人士之一。
王家骅因英语甚佳,为人方正,深受器重,在某一政要的力荐下,得以进入“行政院”,成为蒋经国的得力助手。蒋经国当选第六届“总统”以后,王家骅转任“总统府”中校陆军正官。因他好学不倦,在蒋经国核准下,得以负笈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学成归来又回到蒋经国身边工作。1979年原任“总统府”机要室主任卢守忠因心脏病去世,遗缺便由王家骅继任。
后来蒋经国病体日重,出行艰难,他每出入公众场合,王家骅必然要随伴在侧。所以在台湾政界人士的眼中,王家骅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特别是蒋经国病重期间“总统府”内部的重要公文及报告,大多都由王家骅向蒋经国口叙,再由蒋经国批核。每晚王家骅为蒋经国读报,蒋晚年的许多私事,也都由他负责处理,尤其对一些军政官员的任命,王家骅不但先知道,而且还有建议权,这样,他就不能不遭到国民党官场要人们的嫉妒。所幸的是王家骅平时沉默寡言,给人以老诚持重的印象。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习惯,这几年因为职务上的关系,也比较少出席各类聚会,偶尔出席也常常席不暇暖,就被呼叫器招走了。他的家住在台南的眷村,父亲为一空军退伍士官长,王家骅没有一点人事背景。
现在,民进党人士,就把这样一个没有政治靠山的王家骅,变成攻击的突破口。有人希望在一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王家骅会供出伪造蒋经国假遗嘱,或者国民党高层尔虞我诈的内幕。然而王家骅从蒋经国病逝时起即在公众场合彻底销声匿迹了。
《遗嘱》确为蒋经国口授
受台湾报界的影响,《遗嘱》风波很快波及到香港。香港传媒也对蒋经国的《遗嘱》众说纷纭。
在所有关于蒋经国遗嘱的唇枪舌剑中,尤以在香港《信报》所刊发的题为《从遗嘱问题看台湾政风》最引人注目,它说:台湾的《民进周刊》,上周突然发表专文,说蒋经国的遗嘱可能是伪造的。同时又对蒋氏逝世的病因提出疑问。以事理推之,该刊的论调虽然听起来令人吃惊,但实际上,并未触及什么严重的问题。可是,从这个小事件中却能感到台湾的政治风气大有可忧虑之处。
可以说所谓遗嘱问题,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所指的疑点,若经细加推考,都没有什么严重含意。关于所谓的“版本不同”之疑,已由台湾《联合报》自己解释明白,遗嘱缺了蒋氏本人和他的夫人蒋方良签名一节,其实也不难解释。看报端所刊影印本,一望而知这是秘书记录遗言的草稿。大约是蒋氏每年修改遗嘱,这次秘书记下他的遗言时,仍然未当作将付公布的定本。其实蒋氏并无病危垂死的情况,则秘书未将这次记录稿抄写成正式文件,不难理解。等蒋氏的病情急转直下,自然来不及签名。而蒋方良之未签名,也许与她一向不用中文签名有关,这一点也不重要。唯一的问题是,在蒋氏垂危的时候,李登辉和五院院长何以不将这份草稿抄成正文,而匆匆在草稿上签名,使之公布?但这并不表示遗嘱就是伪造。只表现蒋氏之死,当时使这些大员颇感慌乱而已。
若就办事手续看,衮衮诸公竟然不记得遗嘱须加指印的法律规定,已属疏忽。不抄清就公布,更有点可笑。然而,这种办事欠妥的做法,并无重要的政治含义。一个人注意到这些疑点时,不应该夸大为伪造遗嘱,使人误以为其中涉及了什么政治阴谋。然则,这份“党外”刊物何以会作这种夸大而有误导性的报导及评论呢?这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尽管外界对蒋经国的突然死亡及病因、遗嘱等事议论纷纷。又对他的遗嘱持百般怀疑的态度,可是晓知内情的人都知道,蒋经国既非为他人所暗害,也不存在着伪造遗嘱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