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镜头下的罪恶谎言:揭露日本随军记者的卑劣伎俩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5 09:51:02

日本刊发的南京“祥和”景象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立即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与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疯狂的血腥屠杀,伴之以抢劫、强奸、焚烧。日军的恐怖暴行持续了6周,南京城成了一座人间的“活地狱”。日军为了掩盖其惨无人道的屠戮,避免引起国际国内民众的抗议,用大量的图片精心“制造”南京“祥和”景象。

  日本报刊自觉充当战争恶魔的吹鼓手与粉饰工

  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时,实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在南京城里,只有日本随军记者、摄影师与作家在活动。而他们中大多数人因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灌输,早就丧失了人类起码的良知,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军侵华与屠杀恐怖政策的热烈拥护者与宣传鼓动者。当日军发动对南京的疯狂进攻时,他们抢先报道甚至捏造日军的武功与胜利捷报,自觉地充当了恶魔的吹鼓手;而当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血腥大屠杀时,他们又自觉地充当了恶魔的辩护士与粉饰工。他们对亲见的日军大屠杀暴行,或认为是征服者应享有的“成果”,理所当然;或认为是战争中必然要出现的事情,在所难免。他们遵照日本当局的指使,精心制造与发布各种虚假的消息,连篇累牍地写下与拍发出一篇篇捏造南京“祥和”景象、南京市民感激日军“恩德”、掩盖与粉饰日军大屠杀暴行的电讯、特稿与新闻照片。这些虚假报道因符合、迎合日本当局的政策与需要而备受青睐,在日本各大小报刊上大登特登,几乎控制了报纸的全部版面,成为当时日本新闻传媒的主流舆论。这是日本新闻传媒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最重要的报道手法与宣传内容。

  众所周知,图片新闻有着直接诉之于读者视觉、比文字新闻更具体、更形象、更真实、更有视觉冲击力的特点与优点,能更快地为更广大读者所接受。因此,日本各新闻传媒尤其重视图片新闻,向南京战场派来了为数众多的摄影记者。为及时将摄影记者在南京拍摄的照片与电影新闻纪录片以及重要稿件送回日本国内,日本各新闻传媒还特地配备了许多“联络员”。“联络员”在南京接到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与电影新闻纪录片后,“通宵开着摩托车把那些东西送到上海”;日本各新闻传媒的总社派飞机到上海,“飞行员驾驶着洛克希德运输机,将胶卷送到福冈。从南京到福冈要花15小时40分钟。这些照片将从福冈电传至大阪、名古屋和东京。”

  随军摄影记者精心“制造”南京“祥和”景象

  南京大屠杀期间,连续多日以大量照片报道南京被日军占领后“祥和”景象的,当首推日本第一大报《东京朝日新闻》。据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说,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该报“特地采用大量照片,逐日详细报道了占领以后南京迅速恢复和平的情况”;“《东京朝日新闻》极为忠实地报道了《欢迎皇军全城沸腾,南京恢复和平》的情景,并多次刊登占半个版面的‘照片专辑’……总之,这类专题照片占版面很大,共刊登七次之多。”

  12月14日,即日军占领南京的第二天,《东京朝日新闻》以《妇女从公用防空洞里爬出来》为题,刊登了该社特派记者角野拍摄的大幅照片。照片内容是,日军官兵引导中国姑娘和抱着小孩的太太,陆续从公用防空洞里爬出来,恢复正常生活,表现了南京妇女获得日军“解放”后欣喜与感激的心情。这是《东京朝日新闻》第一次刊登日军占领下的南京的专题照片。

  12月17日,《东京朝日新闻》刊登反映日军占领下的南京状况的两幅照片,照片的说明分别是《日军保护下的难民群》、《忙于农活的郊区农民》。这是《东京朝日新闻》第二次刊登日军占领下的南京的专题照片。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