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子弹是全国大力协同的成果
核工业部制定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方针时,就明确为:主要技术以我为主,同时要积极考虑全国大力协同。实践证明,这一方针完全正确,原子弹实际上是全国大力协同才能研制成功的,是全国人民的成果。
在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物理爆炸试验、各项主要技术关突破、核材料生产等方面,这些都必须由核工业部自己负责研究解决,别的部门代替不了。
但是,原子弹的其他相关部件、器件、测试手段以及相关的配套协作工程,十分庞大。涉及到国防各工业部门、民用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各军种、兵种许多部门,是一件了不起的全国系统配套工程。不是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例如原子弹本身直接配套的特种雷管、炸药是兵器工业部所属厂、所研制的,许多特殊电子元件、器件是电子工业部所属厂、所研制的。
我们曾过目过一个协作配套项目表,仅中央各部、中国科学院、部队科研生产部门以及地方工业部门就有数十家,涉及航空、冶金、机械、电气、电子、轻工、化工等许多行业。
如将原子弹托举起来的铁塔,是北京金属结构厂生产的,此铁塔是无缝钢管自立式铁架,共有8647个构件,从北京运到新疆戈壁滩,再在罕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安装成功,其工程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1964年6月26日铁塔终于安装成功,成为罗布泊地区高大雄伟而独特的景观;爆炸前,每个人都要带上一副防止核辐射的眼镜,也是民用工业部门制作的。还有从新疆境内主要火车站向核基地运输庞大的物资和人员,大量的解放牌汽车,一条条长龙通向罗布泊,从天上往下看极为壮观,若没有这些汽车,那是寸步难行,这些汽车是机械工业部生产的。还有许多测试仪器,如高速照相机、特殊示波器、精密天平、精密电表等等,缺一不可。总之,几乎各行各业都为原子弹爆炸作出了贡献。
再要补充一点的是,当核试验基地急需运输车辆时,北京市决定把刚领到的400辆解放牌汽车,全部调拨给基地,当核试验基地接到这些崭新的汽车时,接收的官兵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十、中国人勒紧裤腰带研制出原子弹,感人至深的故事可歌可泣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映在一个方面是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是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
但是,在这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却出现了奇迹,科研人员热火朝天,没有灰心丧气的,没有消极沉闷的,整个核武器研究院的人员,像蒸汽机车一样,加上点煤、水,就会用尽全力向前奔驰。
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在这里大家曾经有自我鼓励和互相鼓励,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工作1小时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
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当时是院理论部主任,他的岳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有时支援他一点粮票,他拿这点粮票,作为奖励,谁的理论计算又快又好,他奖励谁几两粮票,在当时从事国家尖端技术的人员,能得到几两粮票,真是喜出望外,是一种最高奖赏,今天人们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得不到粮票的还有不少人,不时对他说:“老邓,我们饿……”邓稼先外出想办法买了几包饼干,每人分上两块。
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几十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本身就很艰苦了,在三年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曾出现过断炊的现象,这更是雪上加霜,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这里我们想起当时聂荣臻元帅“征集”粮食的一段话: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今天的朋友们,你们可曾想到过,曾经有过如此困难、如此忍饥挨饿的人把原子弹搞出来,有了他们艰苦奋斗的闪光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强大中国。这难道不是奇迹吗?他们发自肺腑的奉献之歌,将会世代流传下去。
原子弹爆炸后,第一时间看到的能量是闪光,科学家把它叫做光辐射,有极强的亮度,但是它怎么能比得上从事我国原子弹事业的科技人员的内心精神世界的闪光呢?
朋友们,请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因为我们的生活曾是那样艰辛,那样忍耐,那样奉献,那样悲壮;那段难忘的人生历程,让我们实现了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