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日子里,后勤部门为支援第一线,也开展了竞赛活动。食堂把饭菜挑进车间,小卖部也把零食送进车间,文化宫、图书馆、俱乐部、电影院、灯光球场更是全天开放,周末舞会就在四个大膳厅同时进行,使下班工人得到充分娱乐和休息。我记得南昌市京剧团每到星期日白天,都会来320厂演出。更难得的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谭富英也来厂影剧院同台慰问演出。梅兰芳来南昌演出时,厂里苏联专家携夫人全部去观看。在这段竞赛日子里,我们并不感到过分劳累,而感到度过了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试飞日子 领袖祝贺
飞机零部件紧锣密鼓完成后,进入初装和总装的攻坚阶段。装配车间夜以继日地开展紧张的劳动竞赛,型架车间组织了技术攻关小组,连续9昼夜土法上马,解决了最棘手的机身骨架难题。在飞机部件装配过程中,发现外翼、机身和铆接技术问题最多,车间主任朱春芝便把铺盖搬到了车间,一再表示,不攻下此道难关决不下一线,许多职工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连续30多个小时不下生产线,结果劳动模范汪有财经过反复试验,从1954年6月9日初装,到6月28日总装,仅用了20天时间,就攻下了飞机起落架收放时贴面达不到要求的关键难点。后通过静电检验,证明飞机的强度满足了设计要求,可以交付试飞了。7月3日下午5时15分,试飞员段祥禄与刁家平驾驶第一架中国自制飞机,在飞机场首次升空试飞。这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飞机场上空荡静谧,只有几个领导同志和设计人员。试飞一切正常,可谓胜利成功。但为了经受时间考验,次日起至11日止,又试飞了13个小时,14次起落,结果再次证明,飞机性能完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
1954年7月25日,车间主任盖士芳召开职工大会,传达厂部拟在飞机场举行我国首架飞机竣工典礼大会,宣布几条纪律:一是以车间为单位整队步行几里入场,二是自带干粮、饮水前往,三是不得中途离场私自回家,四是确保安全,不得携带小刀、火柴之类危害物品。7月26日,我们集体宿舍的小字辈天刚亮便起床,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幸福,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在我们手中制造成功,从此在航天工业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不是吗?我们奋战了日日夜夜,今天可以看到首架飞机升上祖国蓝天,我一定要写好这天的日记。”“时间不早了,我们快去食堂吃早点,不要忘记还要带好馒头、开水哩。”于是我用“军用水壶”盛满开水,买了几个馒头,戴着草帽,拿着折扇来到车间门口排队,雄赳赳地迈开矫健步伐,向飞机场进发。这天晴空万里,可是异常闷热,走进会场,连忙脱掉衬衣,各自席地坐在划好的位置线内。我因个子不高,坐在前排,清楚看到大会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四周红旗招展,迎风飘扬,上面悬挂横幅“庆祝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大会”,中间是毛主席像,两边是国旗,台上坐着中央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省委、省政府、南昌市及厂领导同志,还有专家组长及夫人,报社、电台的摄影师忙个不停,而且拍摄了中央新闻纪录片。庆祝大会在雄壮国歌声和鞭炮声中开始,几位主要领导相继讲话,热烈颂扬我国试制的飞机光荣诞生。露天会场上一万余人掀起了一阵阵的掌声,那壮观场面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接着,第一架飞机开始以矫健的英姿,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一展风采。驾驶员段祥禄披着碧空如洗的灿烂阳光,驾驶飞机经过起飞时的慢滑、中滑、快滑,陡然地腾空而起,昂然冲入云端。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了!全场响起长久的雷鸣般的掌声,喧天的锣鼓声震撼着大地。这时我看到一些女工十分动情,止不住的热泪滚滚而下,许多男工激动的话语似乎说不完,车间主任在队伍里来回穿梭,紧紧与技术员拥抱,共享这种幸福喜悦,共庆这一重大胜利。
飞机的隆隆声由远而近,我仰首眺望着,只见飞机像一只雄鹰,忽而迅速上升,忽而垂直俯冲,忽而翻起筋斗,一翻就是四五个,忽而打着横滚,一滚就是五六次。飞机还未改平就进入“失速螺旋”,连翻带滚向下直冲,忽而又停止了翻滚,以半圆弧形拉了起来,并轻轻地摇摆几下机翼,驾驶员伸出头来向人们致意。苏联顾问在台上大喊大叫:“飞机性能好极了!好极了!”二机部部长赵尔陆高举双拳,在空中挥了三圈,然后在扩音器里连说:“太棒了!太棒了!”飞行表演结束,飞机缓慢降落,机械师疾步向前,握着驾驶员的手,征询意见,段祥禄高兴地频频点头,连说“好!好!好得很!”这时全场观众涌向飞机旁,长时间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这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厂里张灯结彩,像过节一样,厂工会、厂团委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人们载歌载舞,一直延续到通宵。28日一早,我来到广播边,聆听了新华社播发的《我国自制飞机成功》的重要新闻。当时,这条消息轰动了中外,人们奔走相告,各大报纸都以头条发布消息,但因保密,只写“祖国某地试飞成功”。这天,我上班写了一篇《祖国首架飞机在洪都蓝天翱翔》的特写,刊发在车间墙报上,车间领导和同志们看到后大加赞赏,说:“小冯读书不多,进步很快。”从此我申请把名字改为谐音“冯都”,以纪念亲身参加首架飞机制造。
当周恩来总理获知南昌自制首架飞机胜利成功,非常高兴,他同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发来贺电或贺词。毛泽东主席闻讯,亲笔签署嘉勉信。信中说:“第二机械工业部转国营320厂全体职工同志们:7月26日报告闻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地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的任务。毛泽东,1954年8月1日”,朱德也为320厂写下了“发扬工人阶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防,保卫祖国”的题词。8月2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庄重批示:“同意雅克18型飞机成批生产。”不久,刘少奇视察江西,也专程来到320厂。看望了苏联专家,对他们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斯大林送给毛主席一架伊尔14型飞机,那是全国第一架。现在我国工人阶级自己能够制造飞机了,谢谢专家们无私的国际主义援助。”
赣江河畔这一艰苦创业的奇迹,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伟大开端。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雅克18型飞机的试制成功,为尔后我国向喷气式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7年12月10日,320厂又仿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安2型飞机;1958年8月27日又自行独立设计制造第一架“初教六”飞机;1965年6月4日,又设计制造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飞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飞机“摇篮”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500强”企业之一,是一个以研制通用机、强击机和海防导弹为主,同时兼制摩托车及纺织机械的经营集团,其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320厂的几个全国“第一”,为中华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谱写了灿烂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