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会战
武汉位于长江的中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中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是平汉与粤汉铁路的交汇点。这座重要的城市是第二次中日双方激战的地方。1938年5月初期,经过台儿庄战役元气大伤的日本南方集团军补充了200多辆坦克后,在一支海军中队的支援下,杀气腾腾地向中国内陆扑来,同时,北方集团军新的先头部队——第14师团,集合了20000人和数百辆坦克向南进发。很快,他们就遭遇到了国民政府第一战区第74、第64和第8军的阻击。蒋介石急调新整编的两支最精锐的“嫡系”部队——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参战,以加强第一战区的力量,阻止日军对武汉的合围。这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实施的第一次大规模装甲战。
第28军和第200机械化师司令官战争前都曾在德国的军事院校深造。当第200机械化师抵达第一战区的时候,日军第14师团在山东潍坊被国民党第71军从三个方向包围住,但最后仍被它突围出去。未能与日军的这支精锐部队过招的第200机械化师副师长邱清泉非常失望。在随后的几天里,邱清泉私下里一直在廊坊附近率领包括他自己乘坐的苏制t-26轻型坦克在内的8辆战车寻找日军。一天,他忽然发现了一个100多人的日军侦察连,他毫不犹豫地径直向日军冲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这群惊愕的敌人。随后,他又乘胜追击7千米,直到遭到日军反坦克火力的猛烈反击方才罢休。这一事件被宣传为中国装甲部队的一场胜利,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受这场“胜利”的鼓舞,国民党总部下令第200机械化师对日军北方集团军发起总攻。不幸的是,此时的日军也已做好了攻击准备。23日晚,借助夜色的掩护,日军一战车团在重炮及一支步兵旅的支援下突然夺取了潍坊,中国军队处于随时被分割的危险之中。蒋介石大为震惊,下令第28军两天内务必夺回潍坊。第28军花了整整3天时间以伤亡5000人(包括3个旅长)的代价才将日军赶出潍坊。国民政府军第一次装甲战就这样结束了。第28军军长由于未能按时收复失地而被解职,守备潍坊的第36师师长被中央政府处决。
同年6月中旬,日本北方集团军第2军突破中国第8集团军在郑州的防线,中国西翼几乎门户洞开,国民政府开始从武汉撤出。为了赢取时间,重新集结部队,构筑武汉地区的防御工事,蒋介石下令自掘长江大堤以迟滞日本第2军的前进速度。在这场大水中,有许多无辜平民被淹死。蒋介石明白历史也不会原谅他的举动,因此,他在命令书上并没有盖上自己的印章。日军无法前行,在此停留了近3个月时间。
为了保卫武汉,蒋介石共在此屯兵120多万,其中还包括空军整个家底的100架飞机和海军仅有的40艘军舰。他将兵力分为南北两线,其中北线由23个军组成,由在台儿庄战役中威名远扬的李宗仁将军指挥;南线包括26个军,由其心腹爱将陈诚指挥。由于北线受长江洪水的影响,路面泥泞,因此南线成了武汉会战的主战场。武汉所有重要部门、工厂、设备等都向内陆,如“陪都”重庆、昆明、宜昌、湖南和西南地区转移。经过台儿庄和廊坊战侵的教训后,日本陆军总部下令不准实施独自的装甲突击行动,禁止速战的想法。日本人决定沿袭古老而缓慢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夺取武汉。4个月后,当日军第11军攻人武汉时,日军的损失已接近20万人,而国民党军的损失更是高达40万。1939年年中,武汉失守。尽管当时李宗仁动员50个师的兵力从北线展开反攻,并且一次就将30多万日军困在城内,但由于得不到海空支援(当时国民党的海空兵力已经撤出战斗),在日军的增援部队及时到来后,李宗仁不得不撤退,付出了5万人阵亡的代价。
在侵华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日军仅仅是将坦克作为步兵支援武器。例如,新成立的第1独立混编旅所属40辆坦克(主要是95式轻型坦克和89乙中型坦克)全部分配到步兵师团使用,而不是作为一支装甲突击力量集中利用,这也与第1混编旅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讲,坦克仅仅是一种“机动邮箱”罢了。因此,在1939年8月23日,当日军新组建的第6集团军与苏联军队发生冲突时,日本人连一点取胜的机会都没有。在一周时间内,第6集团军40%的坦克和几乎所有的战场指挥官全部被苏联红军和蒙占人民军消灭,苏军部署的力量仅3个师及6个坦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