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 ft-17 轻型坦克,奠定了现代坦克的基本结构,二战前德国进口了少量进行研究,然后发展出了自己的坦克工业
抗战前中国坦克部队的发展
中国最早装备坦克的是奉系军阀。1922年,张作霖为同直系军阀进行最后的决战,从英、法等国购买了大量的军备,包括36辆“雷诺”ft-17型坦克。首批10辆“雷诺”坦克于1924年运到大连,型号为只装备机枪或装备37毫米炮的两种。从1928年起,奉系军阀开始用“雷诺”坦克来抵抗蒋介石国民党北伐军的“二次北伐”。战车队被派往河南参加战斗,损失6辆坦克。不久,奉军败退,战车队随奉军撤回东北。在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期间,中国军队曾通过铁路向满洲里前线运送ft-17坦克,但尚未到达,苏联红军便取得全面胜利。1931年夏,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储存在东北的坦克几乎全被日军缴获或摧毁,原东北军的大量装备落入了日军手中,驻扎在沈阳的战车队的12辆ft-17坦克全部落人日军手中,标志着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活动史的结束。这些ft-17坦克后来和日军拥有的ft-17合编,参加了进攻黑龙江马占山抗日力量的作战,一部分ft-17坦克后来编入了“满洲国”的伪军——皇协军中的装甲车队。
192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从英国为自己的税警总队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开启了国民政府中央系军队的机械化历程。1930年德国军事顾问乔冶·魏采尔(georg wetzell)来华,大力推动了军事教育的发展,建立了许多特种兵军校,包括交辎学校,推动了这些兵种的正规化发展。1934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成立了辎重兵学校,1935年10月,筹建中的交通兵学校和辎重兵学校合并,成立了交辎学校,徐庭瑶中将任教育长(校长是蒋介石,教育长实际管理学校,徐庭瑶同时任即将成立的通讯兵学校教育长),开始战车战术的教学,学校中有一个战车教导营,营长彭克定。在交辎学校成立时,还进口了一批新式的器材,用作教学和训练,其中包括了坦克和装甲车。交辎学校成立不久,学员队队长李承恩和徐庭瑶发生矛盾,李承恩辞去了队长职。适逢刚从中央军校高级班毕业的杜聿明不想回25师任副师长(他和师长关麟征相处得不太好),徐庭瑶将杜聿明调来任学员队队长。期间,中国从德国购买了10辆pzkpfwl型轻型坦克,从意大利买了20辆cv33超轻型坦克。1935~1936年,从英国购买20辆维克斯6te型坦克和另外29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坦克(vcl)。到1937年中日开战,中国军队中的坦克大约是96辆(含地方军阀掌握的数量)。
1937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方山成立了国民革命军装甲兵团。这支部队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装甲部队,而非以前的单一兵种部队,其规模也远胜于其他的装甲部队。装甲兵团所属装甲汽车队等单位,团长杜聿明。抗战全面爆发前,装甲兵团共有三个营:战车营、搜索车营和战车防御炮营。战车营至少有三个连,其中战车第一连装备英制维克斯6t坦克,分成4个排,每排5辆车,排长车装有电台;战车第三连装备德制i型坦克(sd.kfzl01),分为3个排,每排5辆车,另外连部有两台i号指挥坦克;战车第二连装备卡登·洛伊德式两栖坦克,从税警总队转来,数量和编制不明。搜索车营装备有德制sd.kfz221/222型装甲搜索车,估计还装备有其他型号的车辆和装甲车。战车防御炮营装备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
淞沪会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规化、大规模的全面对外战争是中国各种力量都无法承受的。尽管就全球范围而言,日军没有像样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在当时都无法有效地在决定性战役中给予日本军队以致命性打击。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淞沪会战打响,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役,由于受市区建筑的限制和坦克本身的机械问题的影响,坦克发挥的作用有限。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坦克首次交锋,但这些战斗并没有对战役结果造成多大影响,双方的坦克均从属于步兵方阵,掩护步兵冲锋。当然,这些数目有限的坦克也对战役部署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国民政府在此次会战中,动用了40万大军,张发奎中将指挥第8和第10集团军在战线右翼(包括浦东、川沙),朱绍良上将指挥第5和第17集团军在战线的中央位置,陈诚中将的第15和第19集团军布置在左翼(包括宝山)。这些中国军队的精锐部分都是由德国军官训练,采用德式先进装备,号称“国军精华”。
与之对阵的为日本第10军,包括从华北抽调的第5和第6师团、从东北调来的第18和第114师团,第1和第2预备步兵旅团,一个战车联队和3个从日本本土运来的独立轻型坦克大队。截至同年11月7日,日本华北方面军所属的9个师团在日本海军第3、第4特遣舰队(含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的护送下,全部抵达上海战区。此时,日军在当地集结了30万官兵、200辆坦克、200架战机和庞大的舰队。
8月19日,中国装甲部队首次参战。据当时参战人员史说(第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回忆,装甲兵团出动两个战车连(坦克重7吨)和战防炮一个营,配属第87师(师长王敬久)攻击杨树浦街区。当日凌晨,坦克随87师发起攻击,但因缺乏步兵的配合,坦克全部被击毁,两个连长阵亡。20日,新调来的第36师(师长宋希濂)参加攻击。当日凌晨,一队轻型坦克参加了36师对汇山码头的攻击。据资料记载,这些坦克当时正在厂内修理,临时拉出参加战斗。由于没有步兵配合,这些坦克也全部被击毁。21日凌晨,36师再度对汇山码头展开攻击,一度攻到黄浦江边,但天亮后,日军军舰开始猛烈炮击,日机也开始空袭,攻进码头的部队被迫退回,战车第一连和第二连坦克全部被击毁。
经过长达3个月、在上海南京路不足10平方公里范围的艰苦巷战后,10万精锐的中国军队和超过半数的坦克被消耗在这个“东方凡尔登”绞肉机里,而日军大约损失掉6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