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帮助建立各地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使革命政权在全国得以迅速建立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各地军管会在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党团机关之后,迅速着手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机关和群众组织。城市解放后,首先建立市人民政府,再建立市以下各级人民政权机关。军管之初,市人民政府即宣告成立。市长由上级机关任命或军管会任命。市政府内部一般设秘书、行政、人事、外事、侨务等处。下属公安、法院、财政、民政、工商、教育、卫生、公用、工务等局。在市人民政府下,一般设区人民政府和街公所两级。城市各级人民政权机构,是巩固革命成果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组织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基础。在城市,尤其是新解放的大中城市,由于情况比较复杂,人民代表大会很难立即召开。在军管会的领导下,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旦条件成熟,它即可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市人民政府。到1951年3月,全国已解放的28个省有23个已召开过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4月,政务院发出《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要求凡尚未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应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迅速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四、接管新闻出版教育事业,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体系
各地军管会在接管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的教育、文艺和新闻出版等事业的同时,根据毛泽东“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的指示精神,对旧教育和旧文化事业进行了利用和改造,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各地军管会对新闻出版业进行了整顿与改造,并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和图书馆,新华书店同人民邮政、人民银行等成了新接管城市的象征。对于学校,各地军管会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首先接收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各级公立学校,采取了“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办法。又于1950年12月,接管了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21所,中等学校514所,初等学校约1500所,收回了中国的教育主权。1952年9月,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逐步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新中国建立前后实行的军事管制制度,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新解放的城市中实行的一种政权制度,它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和新的文化体系,支援前线作战,顺利地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建立全国政权,有重要意义。
北平的军事管制,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北平是新中国的首都,接管工作十分重要。在彭真、叶剑英的领导下,北平接管工作有条不紊,社会稳定,生产恢复,有力地回击了当时国内外反动派所谓“共产党不能管好城市”的谣言,同时也为中共中央、毛泽东顺利进入北平打下了基础。
1948年12月13日,党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第一副书记兼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及市长。1948年11月下旬,接管北平的干部从各解放区汇集到河北保定。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在保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于那些第一次进城的干部,叶剑英耐心地教他们怎样使用电灯开关,怎样使用抽水马桶等等。彭真告诫大家:进城以后,不许学李自成,不准抢房子,不准抢沙发,谁违犯纪律,谁就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随后,叶剑英和彭真率领接管人员先后抵达北平西南的良乡,利用解放军和傅作义谈判的这段时间,抓紧教育训练接管干部,明确任务和组织纪律。12月21日,中共北平市委发出《关于如何接管北平工作的通告》。为了做好接管工作,叶剑英于12月24日在接管北平的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指出:接管的原则,是有系统的完整的接管。不打乱原有的系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权机构外,其他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均由原系统实行接管。原有单位的一切工作人员都照旧供职。
1949年1月21日,解放军与傅作义集团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成立“北平联合办事处”,由中共和傅方人员参加,负责进行北平接管工作。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威武雄壮的北平入城仪式。2月4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旧北平市政府的仪式在原国民党北平市政府会议厅举行。原北平市长刘瑶章将原北平市政府大印交给了叶剑英,并表示旧北平市政府所有官员、职员听候人民政府处理。叶剑英作为北平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代表人民接掌了北平市政权。
解放军开进北平后,彭真、叶剑英等人立即着手进行全市的接管工作。军管会首先接管了旧北平市政府机构。接着,对上千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接管。叶剑英每天都要听取接管委员会负责人戎子和、钱俊瑞的汇报,了解接管工作情况,及时给予指示。他十分重视接管中的政策问题。一次,物资接管委员会财政部未经请示,接管了存放于荷兰领事馆的联合国经合总署援助的面粉,引起了涉外事件,叶剑英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要求所有接管人员从中吸取教训。同时,又以军管会主任的名义,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经合总署代表的借故攻击,妥善地处理了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