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环城铁道边星罗棋布的碉堡
被解放军炮火炸毁的碉堡
1948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来到重重包围中的孤城太原后,在写出的报道中这样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
当年,阎锡山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实现“控制太原周边全部交通要点及瞰制地形”的战术目的,在太原修建了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星罗棋布的碉堡,是太原城防工事的一大特点,阎锡山特设了“碉堡建设局”,在留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汲取中外城市设防经验,专门研究碉堡的修建。到1948年底,太原的“百里防御圈”内外耸立起5000余座碉堡,太原因此号称是“可抵150万军队”的“碉堡城”,成为当时全国设防最坚固的城市之一。
这些碉堡,无一不是经过精心研究而成,在构筑和武器配置上都极尽心计。它们样式各异,名目繁多,从形状上有方碉、圆碉、梅花碉、子母碉、人字碉等;从高度上一至五层不等;从规模上有半班碉、班碉、排碉、连碉;从火力配置上,有炮碉、机枪碉;从建筑材质上有砖碉、石碉、钢筋混凝土碉;从布局上有品字形、倒品字形、菱形、梅花形等等。阎锡山还为这些碉堡起上“好汉碉”、“卧虎碉”、“百川碉”等响亮的名字以壮声势,甚至还有为他祝寿的“祝寿碉”。为加强彼此之间的联防,阎军又以若干个碉堡共同组成要塞防区。其中,双塔寺要塞筑有2个炮碉、11个主碉和35个副碉;卧虎山要塞共有大小碉堡16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