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煤企出路:探索经营模式寻出路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3-12-20 19:06:20

  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结束,煤价下降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也让煤炭生产重地“三西”地区遭受重创。

  《证券日报》记者今年6月份走访了山西、陕西、秦皇岛、唐山等地,由于煤价下跌,煤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其中,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继续保持生产的煤矿数量不超过10%,煤矿大面积停产。作为陕北地区的产煤大县,全县有99家地方煤矿,只有7家还在维持生产,一吨煤仅赚三四十元,毛利率不到10%。榆林各个矿区煤价继续小幅下调,幅度在5元-10元之间。

  而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所面临的情况更为糟糕。

  记者6月份连续多天在山西多地深入调查后发现,山西煤炭正在不断遭受进口煤的挤压,内蒙古和陕西的煤炭也在低价涌入,并成为河南、山东等地推出“煤电互保”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尽管山西煤企尚未大规模停产,但量价齐跌,山西煤炭生产和运销收入都大幅下滑。

  山西省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山西省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12个行业出现净亏损。

  其中,焦炭工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28.1亿元;煤炭行业亏损面为48%,煤炭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33.8亿元,同比增长79.3%,占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比重为40.7%。

  煤炭一直是山西省工业经济的支柱,由于煤焦钢行业的严重亏损,让2013年1月至9月山西省工业利润同比下降44.2%,增速列全国末位。

  惨淡至此,山西煤企不得不从节省开支着手,并大幅降低工人工资,试图增加收入。

  整体煤炭市场经营惨淡,主要产煤区之一的内蒙古也同样未能幸免。数据显示,1月-9月,内蒙古煤炭开采和销售共入库企业所得税52.96亿元,同比减收23.36亿元,同比下降30.61%。

  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在全国19个煤炭减产省份中,内蒙古排名第一,同比降幅最大,达到近4600万吨。

  尤为严重的是,在鄂尔多斯市300多家煤矿企业中,有2/3已经停产,而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到全国的1/6。

  不得不说,今年的煤炭行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和考验。

  但从9月底开始,煤炭需求似有好转,煤价开始出现上涨。基于2014年电煤购销合同谈判的需要,大型煤企不断提升对煤炭销售价格水平的预期。

  有市场人士认为,近期煤价上涨并非简单的市场作用,大型煤企带头涨价意在即将来临的煤电谈判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电企补库存等刺激需求行为的结束,加上进口煤的冲击,煤价上涨的动力已经不足,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煤炭市场将仍旧低迷。

  高华证券分析师韩华认为,中国煤炭行业的最差时期尚未结束,2013年仅仅是中国煤炭行业持续多年下行周期的开始,预计2013年-2015年利润率和盈利将进一步受压。

  尽管从9月底开始,煤炭市场出现了短暂复苏,煤价也持续上涨,为煤企四季度业绩回暖带来帮助,但这似乎并不能改变煤企全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命运。

  不可忽视的是,在煤价下降的过程中,煤炭市场也被重新洗牌,尤其是“三西”地区,实力弱的中小煤企大批停产倒闭,逐渐被淘汰出局,煤炭资源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作者: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