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方军)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什么叫互联网思维?这个问题江湖争论久矣。比如王健林就曾经说过,不存在互联网思维,这是互联网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而在和君集团合伙人赵大伟看来,互联网思维是一套剑法——“独孤九剑”,包括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等等。
咱姑且不论互联网思维有还是没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你接受还是不接受,网就在那里,疏而不漏。在我们低头刷朋友圈的时候,在我们抬头玩自拍的时候,互联网已经真实的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形中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传统企业纷纷试水互联网
不光是我们,很多传统行业也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无孔不入。
昨天上午,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一次会议中就提到,传统银行应该有互联网思维,他说,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互联网侵占的份额不大,但是挑战严峻。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的银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应该是优势互补关系。因为传统的银行也在变化。两者都是让金融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客户。
保险行业也早已经摩拳擦掌,开始进军互联网。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说,平安探“险”互联网金融,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14年半年报中说了,科技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会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更多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发展空间。
二马的判断对于互联网金融形势的判断,显然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金融欲拒还迎的微妙心态。
波士顿咨询公司本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无疑为当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做了一个注脚。这份报告说,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凭借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制胜要素,倒逼金融行业从“以我为主”向“以客户为主”转型。
报告发现,除传统金融机构外,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新兴从业者、通信运营商、基础设施提供商也将大量涌入。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这四大领域。
还真是有点意思,这边厢报告刚出来,那边中国的通信运营商就磨拳霍霍,要开始做新媒体了。最近,中国移动宣布成立新媒体公司,要杀入互联网。昨天,专栏作家宁宇对此评论说:“虽然这种方式有“找死”之嫌,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尝试进行突破和创新,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就是在“等死”了。”
互联网寻找新领域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不但冲击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并且,在很多以前跟互联网不沾边的领域,互联网业务也开始攻城略地,寻找新的商机。举个例子,农村、农业和农民正在称为互联网世界的下一个新大陆。根据商务部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涉农网站数以万计。
当前,联想的农产品已经成型,蓝莓和吃货枣已经通过网络畅销全国,恒大在和马云联手之后也出巨资进军高端农产品市场,更不要说京东、淘宝等等在下乡刷墙的路上越走越远。移动互联专家马继华预测,再过一两年,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没有能够在农村扎根,那一定就意味着其失败。
别说这些传统行业,就连咱们最传统的少林寺也开始玩新媒体,最近,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招聘媒体总监和公众号主编的启事,收到将近300份简历,其中包括大批海归和传统媒体人,也引来了网友的各种吐槽。《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互联网思维是“少林硬功夫”》,评论说:“无论怎么看待少林寺,都不能否认少林寺是很接地气的,甚至可以说,少林寺是有互联网思维的。想想看,现实中很多商业性公司都没有想到玩新媒体,少林寺已经开始招媒体总监了,这不是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少林文化属于传统文化,而这种互联网思维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互联网思维:无招胜有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这么说互联网:“互联网的确不得了,你看见鱼很好就赶快回去织网,可光停留在讲互联网这个层次,在我看来,距离开企业做决断应该还差好几层。”
周先生对此评论:“你看所有商业界的活动,整个灯光都打在收获上,马云公司要上市了,全球追着报导,他投入的时候我们多少人注意过?王健林攻城掠地,“城市综合体”的经营模式,家喻户晓;可又有谁知道,他“播种”的春天是什么时候,他第一个把住宅和商业搞到一起的时候多困难?当时没有人相信他——团队也不太相信,银行也不给钱。”
周先生说:“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人怎么耕耘上,而不能看到谁成功了,收成的报表出来了,财富效果出来了,就很激动。马云也好,乔布斯也好,小米也好,王健林也好,他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们春天在干嘛,春天怎么想问题,怎么下决心,怎么付出超常努力。”
周老先生可谓语重心长。可见啊,互联网思维纵有千种万种,它依旧讲究春种秋收,依旧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靠短期的炒作、各种炫酷拽的商业模式固然能带来暂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有大视野和战略思维,这才是真正的“以无招胜有招”。
好的,以上就是李方军为您带来的今晨媒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