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关系,把流动资产贷款用做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短贷长用,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旦后续无法再从银行贷款,资金就循环不起来,就会出问题。
投资人关心什么
私募融资之后,投资人关心什么?一是团队,二是商业模式,三是核心竞争力。
加入小肥羊前,我曾在蒙牛工作。很多人以为,蒙牛是一家固定资产很大的企业。但实际上,蒙牛早期的工厂土地基本是政府白给的,厂房也是靠政府补贴建的,生产设备则是靠融资租赁,每年利乐包达到一定耗用量,几年以后设备就归蒙牛所有。这样一来,土地、厂房、设备都有了,蒙牛只要投入些流动资金就行,而它有时还向政府要流动资金,基本上属于轻资产公司。此外,蒙牛的奶牛是老百姓养的,各地经销商都是打多少钱发多少货,不赊欠一分钱货款,这样奶源和渠道问题也解决了。
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商业模式。当年蒙牛没钱,只能利用社会资源。一个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得好,就可以占用上下游资金。采用经销商制时,蒙牛给了经销商很高的利润率,在高利润的刺激下,经销商的投入越来越大,蒙牛销售额也越来越大。随后蒙牛调低利润率,只有以前的一半甚至1/3,这意味经销商要做出以前几倍的量才能获得同样的收入,但此时经销商已不可能放弃和蒙牛的合作,因为它之前的所有投入都是为蒙牛做的。蒙牛的钱干嘛去了?都打广告了。
三聚氰胺风波时,蒙牛没有死,它不可能死。设想一下,有100万奶农在为蒙牛服务,如果蒙牛死了,那奶牛怎么办,奶农怎么办?此外,还有无数经销商、无数奶站,甚至运奶车等,蒙牛的链条上绑定着四五百亿元的资产,政府只能保护蒙牛。
和蒙牛同城的另一家牛奶企业,最后因为商业模式不对垮了。在营销上,蒙牛的策略是经销商必须先打钱,然后蒙牛才发货,卖得越多折扣越大,通过这个杠杆来调节经销商。但那家牛奶企业不是,它是办事处直销制,在很多城市设立办事处,办事处去卖货,最后货放出去了,货款却难收回来。此外,这种模式需要大量资金,10个亿的销售额,至少有五六亿元压在渠道上,存货占用了很多货款。而蒙牛把产品卖给经销商,每个经销商都给蒙牛创造几千万元利润。
在供应链外,生产、营销、品牌建设等环节,都有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汉堡王和肯德基、麦当劳等公司的做法。汉堡王这家公司没有一家直营店,只有一家加工厂,其他都是加盟店。每个加盟店需要一次性交纳加盟费,之后每年再交品牌使用费,以及按照营业比例交广告使用费,购买它的产品。汉堡王的总部干吗呢?做汉堡。一个加工厂,对应无数的加工店,无数加工店每天给加盟店配货。
肯德基刚到中国的时候也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店都是加盟店。后来肯德基做大了,才不断地收回加盟店。麦当劳的加盟店很多,但做得也很好。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的一次性加盟费大约六百万到八百万元,每年再按比例收广告所得费。这就是国外大公司的品牌魅力。河南有家餐饮企业,真正的直营店只有四五家,其他六七百家都是加盟店,做得非常好。加盟店通常一家收三五万元加盟费,六七百家就有两三千万元,这个就是做资本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并不等于有好的盈利模式。有的企业商业模式很好,但是找不到盈利模式,这个也是不行的。以双汇为例,双汇在中国肉制品业中排名老大,在全球大约排前五六位。它的盈利模式靠卖肉吗?不是!
2005年我曾去双汇考察。双汇产业布局非常好,饲料、养猪、屠宰、分割,之后猪肉进入超市便利店,猪蹄硬壳做药,排骨做成骨胶原,还有各种火腿肠。我细看之后发现,双汇的肉馅、里脊肉、排骨等都不赚钱,那什么赚钱?骨头赚钱。骨头被做成骨胶原,利润率特别高。高到什么程度?百分之五十,而且没有其他企业做,就双汇一家。当时方便面企业的大骨汤都是从日本购买的,技术源于日本,双汇引进这个技术后,享有了三年的高利润期。除骨头之外,双汇火腿肠起初的利润还可以,后来也不高了,那靠什么赚钱?靠火腿肠包装膜。双汇从日本引进了火腿肠的塑料薄膜,利润也非常高,因为当时中国生产不了。
所以在商业模式中,首先要研究行业发展规律,确定哪段赚钱、哪段不赚钱。做企业不可能所有环节都赚钱。有些业务可以不赚钱,但是一定要有几项赚钱的。你要找到盈利模式,找到赚钱的环节。
首页 >> 头条i黑马 | 2013/09/20 06:00:43 评论(暂无评论)
小肥羊卢文兵:民营企业怎样破解融资困局
靠并购发展
以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自我积累型;二是外力推动型;三是并购发展型。现在,小微企业想做大,绝对不能单靠自我积累,必须靠外力推动。以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双汇为例,它基本上把各个省的肉联厂都收购了,成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小肥羊发展也是靠并购。2004年底时,小肥羊有上百家加盟店,直营店只有16家;2010年底时,直营店从16家增加到240家,其中至少购买了五六十家加盟店,贡献了很大的利润。小肥羊收购加盟店时,给每家店三倍市盈率及一半装修款,如果对方不卖,就取缔对方到期后的加盟权。被收购的五六十家店,平均每家店增加一百万元利润,总共有五六千万元,每股收益增加五毛。小肥羊卖给百盛时的市盈率是35倍,给加盟商三倍的市盈率,却得到了30多倍的市盈率,增加了十倍,很划算。就此而言,小肥羊的资本运作是并购发展的一个典型。
未来20年,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并购机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发展壮大,这不仅适合于上市公司,也适合未上市企业。现在很多大集团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绝对是靠并购,因为并购以后容易产生垄断利润。当前,大国企在并购,民营企业也在并购;并购既有同业的并购,也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假设你的商业模式挺好,有融资能力,团队也挺强,想上市怎么办?收购三家到五家同行企业。
比如我投资的一家生物疫苗公司,现在销售收入是一个亿,利润三四千万元,如果我们在同行业找到一两家企业,收购或是合并,两年以后就可能上市了。此外,我们还可以在产业链上下游做并购,比如疫苗是卖给养鸡场、养猪场的,那我们就收购一个大的养鸡场、养猪场。所以企业小不可怕,关键是看是否理解了并购的门道。
有的老板会觉得,自己的企业不可能上市。我遇到过一个例子,大约2007年时,包头有一家做钢铁的民营企业,销售额100多亿元,利润有六个亿,行业排名一百位以后。在这种情况下,这家企业上市的可能性一点都没有。中国钢铁行业是被并购、被重组、被关闭的对象,能生存就不错了,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赶紧卖给包钢,卖掉就赚了,卖不掉五到十年企业就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