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 页 加为收藏

跳桥男子被推下续: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

来源: CCTV  时间:2009-05-28 18:08:33

主持人: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纷纷采取用上桥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解说:

海珠桥,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连接城市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现在每天的车流量达到10万辆左右,海珠桥以它的历史和独特风格,点缀象征着广州,是羊城八景之一,碧海丹心的组成部分。

5月21号的事件就是发生在这座桥上,然而就是这座见证了广州70多年历史的大桥,现在却被人形容为“跳桥圣地”。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14日曾做出过通报,今年以来,广州警方共处理发生在海珠桥的跳桥事件15宗,并对其中8人依法做出行政拘留处理。而细细算来,从4月1号至今,短短50多天的时间里,海珠桥就上演了12起跳桥事件。

车祸逃逸、医疗纠纷、儿童走失、货款被欠,其实在这一起起的跳桥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单一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因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同时用广州信访局局长黄周海的话说,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4月1号以来的12起跳桥当事者中,没有一位通过信访表达自己的诉求。也许这样的一些人已经失去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的希望和耐心。

另一方面,《信息时报》在前不久的报道中指出,经过记者调查,跳桥的当事人绝大多数都是假跳,这些表演的结果造成阻塞交通,浪费警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为了解救他们,还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如今,当城市的桥梁、大楼,以及一些制高点,正在成为将个人的遭遇提升为公共话题的地方,面对频繁上演的一个人的示威,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当事人,解决他们的现实难题。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让他们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社会和政府很显然还需要更加细致的思考和处理。

主持人:

王教授,不知道刚才您注意到没有,短片里面有一位广州信访局局长,他说我就不明白了,这12个人里面为什么没有一个去走信访这个途径,您怎么看他这个疑问?

王锡锌:

也许广州的信访做得的确很好,但是我觉得这个跳桥事件和信访的关系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我们看到这12位跳桥者中,刚才我们也列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其实有很多是私人之间的纠纷,比如说像这一位跳桥就是欠款,工程欠款,这一类的事件,包括讨薪的事件,这一类比较多。我们知道信访部门通常并不能直接解决这种私人之间的纠纷,这是第一个,从功能上来讲,所以这种渠道并不是能够有效解决这样一些争议的,其实这些争议需要通过其他的政府主管部门乃至法院才能解决,这是第一。

第二,还可以做一种更加悲观的解读,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这12位没有去,有可能他们在心理上,或者从他们社会经验的角度,他们就觉得,找信访可能也没有用,因为在很多时候,信访也是二人转。

主持人:

所以您分析,这就是您的解释。

王锡锌:

有可能是这两种情况。

主持人:

其实我们关注的这12名通过跳桥这种方式想解决自己问题的人,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强调自己问题的解决,但又带来了相关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采取这种方式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又由谁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下《羊城晚报》一直在报道这件事情的记者黄丽娜,黄丽娜你好。

黄丽娜(《羊城晚报》记者):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每当有这样一起跳桥事件发生的时候,有多少人的正常生活会因此而受到干扰?

黄丽娜:

就以这次陈富超的事件为例的话,因为他跳的是海珠桥,而海珠桥是广州连接珠江两岸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他又选择是在早高峰时间,也就是7:10分-12:10分这期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观察,像这种跳桥,一般警方一定会出动一艘水上的救助船,这艘船上会有6-8名的水警,同时至少会出动一到两辆消防车,也就是10-20名的消防人员,同时就会有20-30名的交警、保安,然后治保人员,维持整个跳桥现场的秩序、旁观的人群,以及疏散周围的车辆,这是政府投入的这些成本,其他还有市民要付出的成本。以这次陈富超的事件来说,他站在海珠桥上5个小时,就造成海珠桥两车道双方向封锁交通也是5个小时。海珠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渠道,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一分钟之内通过这里的车辆大概是有60-80辆,也就是说按5个小时计算,当天就有将近4万辆车因为他这个跳桥事件无法正常通过。然后我们也曾经计算过一下,按照每辆车上乘坐两个人计算的话,差不多有8万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这还不包括乘坐公交车的,因为很多市民当天因为公交车无法通过海珠桥,必须选择下车,然后步行过桥,或者是绕道经过。所以总的来说,加上浪费的这些时间、政府投入的财力,包括每个市民需要为他跳桥付出的迟到的这些成本,曾经有人算过,说这一次跳桥事件大概要社会支付100万左右的成本来为他这个事件买单。

主持人:

谢谢黄丽娜给我们带来这么详细的分析。王教授,听完了这笔账以后,你觉得这么大的麻烦应当由谁来解决呢?

王锡锌:

刚才我觉得记者的介绍。

主持人:

一次就100万。

王锡锌:

对。如果我们站在广州市民的角度,特别是受到这个具体事件影响的当事人的角度,我完全能够理解他这笔账的含义,其实100万也可能都还低估了。

作者:  责任编辑:唯妮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