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 页 加为收藏

跳桥男子被推下续: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

来源: CCTV  时间:2009-05-28 18:08:33

字幕提示:

据《广州日报》消息,目前有关部门透露,跳桥者陈富超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推人者赖健生涉嫌故意伤害罪,两人均会被采取刑事措施,可能会被刑事拘留。

主持人:

王教授怎么评价把人推下去这个老汉的做法,因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为民除害,因为他觉得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阻塞交通,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你怎么评价?

王锡锌:

对于推人赖伯他的行为,我觉得可以从法律上,以及从心理层面这两个层面来做解释。其实法律层面的解释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推人老伯在主观上,他动机上可能是想,用他的话说是好心,但是他可能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导致跳桥者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主观上这样一种可能性,加上客观上的结果,在刑法上构成犯罪的行为,应该我觉得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心理层面上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当时老伯推人是在围观的现场观众这样一种情绪化的场景中进行的,而他个人在心理上又觉得这是在帮助政府和群众解决问题,所以在这里,情绪化的行动主导了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理性的行动。

主持人:

这位老人其实他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看客的一种心态,其实这种看客的心态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一下,可能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同情疲劳的时期了,因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12个这样的事件发生,可能一开始人们还是同情的,可是越来越觉得这是给我的生活平白无故地添了很多麻烦,再同情,当影响到自己的时候恐怕也觉得就烦了。

王锡锌:

我觉得这样一种观察和评论的确也是有相当的道理,因为个人,这个跳桥者,有的人叫示威,但是我认为他更是用一种示弱的方式来示威,他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这种诉求的表达的确对许多人日常的生活和秩序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您刚才所说的同情疲劳,或者有的人说这种审美和审丑的疲劳的确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公众的情绪其实还是有两个阶段的不同。当时在现场,我看到有许多评论,把这种公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场的观众,或者说看客,因为他的确有这种他的生活受到直接干扰的事实,所以他比较情绪化。但是相比较而言,外面的公众相对要理性一点,而整个公众在时间的跨度上也表现出他们心理的不同,比如说在当天广州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概70%的人认为推人老汉是见义勇为,但是在5月24号,3天过后,反对,认为推人老汉这种行为不可取的已经占了多数,所以整个情绪是有一个变化的。

主持人:

就是有一个老人上去了,这是一个意外,这是现场的一个意外,其实还有一个意外,因为在当时,我们从刚才短片的现场可以看,那个人掉下来的时候,消防队员充气的那东西,有人推测可能是没有来得及充好气,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消防队员他们是不是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疲劳,因为两个月来的12次,可能他们心里面也得到一种暗示,或者说一种规律了,没有人想真的跳,就是想以此来向大家表达我想表达的一种情绪,这一次没想到是真的,不管他是自愿还是被人退下来,他真的掉下来了,他们有没有准备好?

王锡锌:

应该说,您刚才所指的消防队员的这样一种行动疲劳的确是存在的,不论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多,这么频繁地通过跳桥来表达诉求,的确造成大量的这种人力资源的消耗。

但是我觉得,其实如果我们关注这个跳桥事件,现在我们关注的一个核心焦点好像都是跳桥者和推人者,但正如您刚才提到的这个细节,让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好像没有进入公众讨论视野的第三个角色,那就是政府的相关部门。消防人员到了,警察到了,但是他们在僵持的5个小时中到底做了些什么,那个充气的气垫仅仅是一个细节,可能还有很多,比如很多人问了,为什么在5个多小时里面,我们的措施没有奏效,为什么在这么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推人老伯能够上去,其实我们还可以问一个问题,假如推人老伯不上去,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到底要把这个。

主持人:

怎么结束。

王锡锌:

对啊,到底怎么结束这一场,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

或者能不能这么说,作为公众,可以有同情疲劳,但是作为政府部门,不应该有行动疲劳。而且刚才您说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在焦灼的双方的时候,可能忽视了现场的一些公安和消防部门,这是已经显露出来的,恐怕还有另外一部分没有显露出来的另外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能够走上桥,恐怕这一部分的一些基层部门,我们是不能够忽视的。

王锡锌:

对。这里我们看到的公安、消防,包括片中提到的细节,就是没有充好气的气垫,其实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让在桥上的这个人能够平安的落地。

主持人:

能够下来。

王锡锌:

对,您刚才提到的问题其实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机制的哪些原因,让这些本来可以通过正常的维权机制、法律制度去获得表达权,或去行使救济权的人,一定要靠寻求海拔高度这样一些极端化的方式,来所谓的实行诉求和表达呢。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演播室里关注的是在广州海珠大桥最近两个月频繁发生的一些人上桥去表达自己诉求的事件。刚才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他们能够顺平的下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关注,如何让他们以后不再上去。

作者:  责任编辑:唯妮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