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回流人员:被强迫卖淫 要做满1年,缅北园区成现代奴隶制新据点

2025年07月11日 13:43:31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在近期曝光的“电诈回流人员”案件中,一位被强迫卖淫的受害者透露,一旦被诱骗至缅北电诈园区,便会被“强制做满一年”,期间不仅人身自由受限,还可能被要求上交高达3万至8万元的“路费”。这一说法与警方调查的“白家犯罪集团”案件高度吻合,该集团通过没收证件、断绝联系、签订欠条等方式,将受害者彻底控制在园区内,使其沦为“卖淫工具”。

  据深圳市公安局专案民警郑超介绍,这些受害者一旦被诱骗至园区,便被剥夺了所有通信工具和证件,无法与外界联系,只能被迫从事卖淫活动。而为了延长控制时间,园区还会通过“罚款”等方式,迫使受害者继续“服务”,甚至延长至“无限期”。这种手段不仅剥夺了受害者的尊严,更将她们变成了“人肉商品”。

  在另一则报道中,一位电诈回流人员李某乾描述了自己被“明码标价出售”的经历。他被“蛇头”安排偷渡至缅北后,才发现自己只是电诈园区的敛财工具。他每天必须打几百个电话,诱骗他人上钩,否则就会遭到毒打。这种高压手段不仅针对受害者,也对园区内的“电诈人员”形成了一种“人肉契约”。

  值得注意的是,电诈园区的“回流”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许多被解救的人员在回到中国后,仍对电诈心存向往,甚至再次偷渡回缅北。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高薪诱惑、侥幸心理和对暴富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专家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社区矫正机制,并加强对易涉诈人群的普法教育。

  在一些真实案例中,未成年人也成为电诈园区的受害者。例如,2013年,晋江警方成功解救了两名被强迫卖淫的15岁少女,她们原本只是与朋友外出游玩,却因钱被花光而被迫从事卖淫活动。而在2015年,河北一名14岁少女失联近两个月后,家属才得知她被非法拘禁并被强迫卖淫。这些案例反映出,未成年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更容易成为电诈园区的猎物。

  此外,一些受害者在被强迫卖淫后,还面临暴力催收和心理压迫。例如,2024年,一名女大学生因借款购买手机而陷入网贷陷阱,最终债务滚至90万元,警方怀疑她曾被迫在夜总会工作,甚至可能涉及卖淫。而另一名受害者张紫妍的手机录音中,也明确提到了她被强迫卖淫、殴打等经历。这些案例表明,电诈园区的暴力手段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控制,还包括心理上的压迫。

  电诈园区的“卖淫一年”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奴隶制的变种。受害者不仅被剥夺了自由,还被强制从事性交易,以换取所谓的“赎身费”。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国法律,也严重侵犯了人权。警方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诈园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康复和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回归社会。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