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兴伟学院因高昂的学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所创建于2021年的民办本科院校,该校每年学费高达149,985元,位列全国第一。尽管学费惊人,但校方却强调学校“不盈利”,并表示学费主要用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兴伟学院采用博雅教育和小班制精英化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丰富,涵盖滑雪、帆船、高尔夫、马术等兴趣课程,同时聘请社会名流担任任课教师。学校还强调“开拓学生视野”,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然而,高昂的学费与“非营利”承诺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公众的质疑。
校方在回应中表示,学费收入主要用于支付外籍教师的聘用费用,以及提供游学、兴趣课程等附加服务。此外,学校还提到学费由基金会支持,生均成本由基金会承担,因此学校本身并不追求盈利。这一说法与学校实际运营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也引发了对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讨论。
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来看,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异化消费”的现象。弗洛姆认为,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从满足人的需求上升为凌驾于人之上的控制力量,导致人们在虚假的幸福中迷失自我。在教育领域,这种现象同样存在,高昂的学费不仅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引发了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与此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有学生因不满校方提供的住宿环境而公开表达不满,甚至在演讲中批评校方“有钱请无人机团队表演,却没钱修宿舍”。类似事件反映出部分学生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不满情绪。
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对“非盈利”承诺的质疑也屡见不鲜。例如,有消费者指出,即使学校声称“不盈利”,但高昂的学费与实际运营成本之间的差距仍然令人难以信服。这种现象也与“异化消费”理论中的“虚假自由”概念相呼应,即消费者在看似自由选择的同时,实际上被消费主义所控制。
上海兴伟学院的学费问题不仅是教育成本的体现,更是社会消费观念与教育公平问题的缩影。校方虽声称“不盈利”,但高昂的学费与“非营利”承诺之间的矛盾,仍需进一步透明化与公众监督。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