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中国航天员陈冬、陈睿和王杰即将踏上前往太空的征程。在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央视记者崔霞通过《上新了!中国航天》节目,深入揭秘航天员如何适应失重环境,并解锁“躺着上太空”的硬核知识点。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将面临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环境——失重状态。在地球上,我们习惯于躺在床上睡觉,但在太空中,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传统的睡眠方式不再适用。航天员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来保证睡眠质量。首先,他们必须使用睡袋固定自己,否则在睡眠过程中会因为身体漂浮而失去平衡,甚至撞到舱壁或仪器设备,造成安全隐患。
睡袋的设计也十分讲究。航天员通常将睡袋固定在舱壁上,拉上拉链后,整个身体被包裹其中。睡袋内部通常配有保暖材料,并且可以调节灯光、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此外,为了防止意外触碰舱内设备,航天员在睡觉时还会将双手束在胸前。
有趣的是,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可以采取多种姿势睡觉,包括站着、坐着、躺着甚至倒立着睡。这种灵活的睡眠方式虽然听起来很有趣,但实际操作中却需要高度的适应能力。例如,航天员在站着睡觉时,需要借助睡袋的固定装置保持稳定;而在躺着睡觉时,则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的重心分布,以免漂浮起来。
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时还面临另一个挑战:缺乏重力可能导致身体产生错觉。例如,有些航天员会在睡梦中感到头部和四肢分离,这种现象会让人感到惊恐。因此,在睡前,航天员通常会将睡袋固定得更加牢固,并尽量减少身体的活动范围。
除了睡眠方式的特殊性外,航天员在进入太空舱后还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例如,在进入返回舱后,航天员首先需要脱掉鞋子,并按照手册检查舱内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此外,他们还需要通过“天地通话系统”与地面指挥中心进行最后一次语音确认,并启动舱内氧气循环系统以确保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射前的最后时刻,航天员会向地面人员说一句特别的话:“北京见。”这句话不仅是对地面团队的感谢,也是对即将开始的太空任务的坚定承诺。
随着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航天员们不仅需要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还需要适应失重环境下的各种生活细节。从睡袋的使用到舱内设备的检查,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航天员的专业素养和对任务的高度责任感。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航天任务的开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太空生活的创新与突破。
巨贪李建平涉案超30亿被判死刑 引发社会对腐败问题的 近日,李建平因涉案金额超过30亿元,因贪污受贿罪被执行死刑,这一判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李建平曾担任某大型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长期以来其在职务期间的腐败行为令人震惊。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查明其通过虚假合同、挪用公款等手...【详细】
全球最新疫情:截至3月30日中国以外累计确诊638345例 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12时,除中国外,20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637633例,钻石公主号邮轮712例,累计死亡30386例。...【详细】
美科学家称武汉绝不是新冠病毒源头 美国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产生的。根据科学杂志《自然医学》发表的证据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实验室中构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为操控的病毒。尽管许多人认为该病毒起源于...【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