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聚焦“中国制造”:美媒发现中国制造根本避不开

2025年04月07日 20:34:27  来源:综合
 

  近日,美国媒体纷纷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国制造”已成为美国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后,这一现象愈发明显。根据环球时报记者梁慧的报道,美国消费者在面对关税上涨时,纷纷涌向市场抢购中国制造的商品,从智能手机到家电,再到服装和玩具,这些商品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显示,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2%,而智能手机、家电等产品更是直接依赖中国供应链。例如,iPhone的生产成本中约有40%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一旦关税转嫁给消费者,苹果产品的价格将大幅上涨。此外,由于部分美国消费者担心未来物价进一步上涨,已有不少人开始举债囤货,这直接导致了汽车销量的激增——3月份销量同比上涨了11.2%。

  美国媒体对此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今日美国》指出,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削弱中国制造业对美出口的影响,但这一政策却适得其反,反而让美国消费者更加依赖中国制造的产品。这种现象不仅凸显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竞争力,也暴露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美国媒体还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稳定,能够满足美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近年来面临技术升级和转型的瓶颈,难以迅速填补因关税政策带来的市场空缺。例如,在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已经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并在工业4.0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

  然而,这种依赖并非没有代价。美国消费者不仅要承受更高的生活成本,还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例如,一些美国企业试图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尚未达到与中国竞争的程度,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此外,美国制造业的萎缩也引发了对就业机会流失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从1952年的工业增加值仅为120亿元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造不了”到“造得好”的跨越,并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如今,中国不仅能够生产低端消费品,还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高端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力求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面对美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自身转型升级的压力,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例如,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制造”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制造”已成为美国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削弱其影响力,但这一策略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它不仅加剧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也暴露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脆弱性。面对这一局面,中美两国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