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媒体评论>

行业:中国电影市场交口到绝交时代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3-02-16 10:58:07

  “最近这个电影档期吧,十分容易让人绝交,先是《一代宗师》绝交一大片,再是《云图》绝交一小片,看完《西游-降魔篇》估计就所剩无几。”影评人卫西谛近日在微博上如此调侃。

  L小姐是个电影爱好者,这两个多月的经历让她十分困扰。去年11月底,她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之后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长长的影评来讨论“真实和隐喻”,不少网友跟帖,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今年1月,她看完《一代宗师》,在微博说了句“不喜欢”,没想 到那些之前还跟她“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因为这句话跟她吵了起来。1月底,L小姐又看了《云图》,忍不住发表评论说:“这是我看过最棒的一部电影。”结果, 她发现竟然有人悄悄对她取消了微博关注……L小姐说:“怎么办?我担心过年的时候看完《西游-降魔篇》,会有更多朋友因为跟我感受不同而绝交!”

  话语权的转移

  在话题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问世之前,关于电影的网络热门话题还是《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当时,微博大V和影评作者大多对这两部片子持赞赏态度,《一九四二》被称为“中国电影的良心”,《王的盛宴》则被描述为“陆川从影以来最具实验性的尝试”。跟往常一样,普通观众的声音显得十分弱势,偶尔有人说一句“对《一九四二》没感觉”或“《王的盛宴》看得我想睡觉”,传播度也仅仅只能达到其身边很小的范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少年派》的出现。

  《少年派》在中国掀起的解读热潮是之前大家都没有意料到的,因为从过去的经验看,这不会是一部能让大多数中国观众理解的商业片。但事实却令人吃惊,人们兴致勃勃地探讨这部电影中的隐喻,以普通观众的身份创作了大量过去几乎是影评人专属的长微博。

  两极化的争论

  《一代宗师》是第一部“绝交电影”。影片在公映之前进行了媒体场试映,当时便已引起了一番两极化的争论。一位电影记者回忆:“看完电影,我觉得不好 看,问同行感受,几个人都说很好看。我整整跟他们争论了一晚上。”电影公映之后,民间口碑同样呈现两极分化之势。无数人用长微博细细列举片中每个细节带给 他们的感动,而数量同样众多的持不同意见者则用更为简单粗暴的评价,诸如“喜欢的人都是装×犯”,来表达他们不欣赏。宁财神在微博表达了偏向后者的意见, 结果引起大量网民的愤怒围攻。很多微博大V抱怨,头一次因为自己表达了关于一部电影的看法而导致“掉粉”。

  《云图》的出现将这种现象推向了更高潮。喜欢的人赞不绝口,甚至反复观摩;不喜欢的人表示无感,甚至觉得“浪费脑细胞”。看一部电影还得先画一张人物谱,这是装×和情趣?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意料外的收益

  2012年12月24日,在中国内地市场公映了32天的《少年派》正式下线,9030万美元的票房超过北美市场的32.30%,成为《少年派》全球的第一卖座市场。这令不少之前预言《少年派》“口味不合国情”的业内人士汗颜,连李安本人都直言超乎预期:“我记得宣传的时候福克斯的人还给我打了预防针,说这个片子很好,但偏文艺一点,所以我一直没有这么高的期待。”之后上映的《一代宗师》,在热议声中坚挺了四周的大卖,内地票房近3亿元人民币。《云图》的情况则更为吊诡,在网络早已出现盗版视频的情况下,这部本被业内普遍不看好的影片却出现了“逆势排片”现象,在首日收得1600万元之后,票房逐日上升,四天后首周末票房达到近7500万元。

  本地一位影院经理承认,正是《云图》在网络引起的争议让他们对这部电影变得更为重视:“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观众在看完《云图》之后觉得‘有话要说’。我们甚至听说有夫妻因为对电影的观点不同而吵到闹离婚。”

  宣传者的省思

  以往,电影的宣传是一场目的明确的“口碑战”。其中,包括前期的媒体口碑控制——对于那些“不合作”的媒体评论,大部分电影宣传方都能通过网络公关 将其“屏蔽”;影评人口碑控制——通过邀请那些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大V先行观影,放出大量“交口”影评,关于这一点宁财神曾在微博公开承认;另外还有雇用 网络水军刷高作品在电影网站的评分,之前《王的盛宴》曾公开承认因怀疑自己被竞争对手的水军“抹黑”,转而“依法炮制”雇水军进行口碑维持……但是,如今 情形改变了。

  无论是《少年派》、《一代宗师》还是《云图》,其宣传面貌都出现了跟过往套路迥然不同的轨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宣传跟着观众走,几部作品的官方微博 每天都忙于转发各种观众评论,甚至包括负面评论。其次,对于微博大V和影评人加入争论行列,宣传方都持“抱手看好戏”的态度,不但不压制,甚至还主动“组 队”拉开辩论赛。

  被看好的未来

  从2012年年末到2013年年初的这段时间,很多人认为终将被载入影史。有网友评论:“或许过去还有导演敢说‘观众看不懂我的电影’,但自《少年 派》之后估计没有哪位导演会再这么傻×了。”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审美品位之高,终于在这个冬天被首次正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便从此迈入了 一个新阶段?一位院线人士却告诉记者,他觉得事情背后仍然藏着令人担心的偶然性,“毕竟《少年派》和《云图》都不是中国电影”。导演高群书也说过:“《少 年派》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十年内绝无可能出现,除非现在的电影公司老板和自以为懂市场的制片人全部退休。”如果没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这个冬天的热闹终究还是属于“别人”。

  一位影评人指出,所谓在中国电影市场刚出现的两极分化“新现象”,在国外其实十分常见。“好莱坞多数大片都既有人叫好也有人拍砖,而过去在中国缺乏 这样的现象,只是因为烂片太多,甚至都没有足够的观众有足够的兴趣愿意去讨论它们。”因此,当观众已经明确表态“我们能接受多向审美”的时候,未来就得看 电影人尤其是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是否能跟得上脚步了。

作者:  责任编辑:姜静鑫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