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炎黄文交所),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应运而生,是由深圳爱特汇昌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发起成立,于2013年5月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港币。中国炎黄文交所将凭藉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打造辐射全球的文化金融交易平台;重点建立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全球华人及社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度互动;面向全球市场开展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炎黄文交所的快速发展崛起,以创新的模式打造了文化艺术金融之路,并引发媒体、业界的高度关注。
以金融创新、促进艺术品交易繁荣为目的的炎黄文交所全面上线交易迄今已有一段时间,炎黄文交所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概念,突出资本的作用,在文化版权、开发权、运作权和各个文化艺术品交易环节提供全方位的交易服务,经营范围除了涵盖书法、绘画、雕塑、珠宝等艺术品交易,还包括文学、影视、动漫等文化类知识产权转让,以及文化企业投融资中介服务等。
金融与文化产业的双融合
随着民间财富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和游散资金的充沛,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与庞大的投资群体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尤其是在当下通胀预期高企、房地产政策缩紧、资本市场低迷的现状下,人们对艺术品投资给予了无限热情,无数投资者蜂拥而至。
盛宴之下,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开始提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是其核心,虽然现在只能说刚刚起步,但其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突破与带动意义深远。以炎黄文交所为代表的艺术品市场与资本的交汇整合,是一次重大创新。
炎黄文交所负责人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有成体系而又符合市场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形态,中国艺术品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离不开资本的介入参与;而资本也不仅仅以一种物的或货币的形式存在,更是一种可以推动市场规范、组织形式、政策体制、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社会力量。可以说,艺术资本的发展不仅仅对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经济产业及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对当下市场及其社会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交所为资本在不断地聚合过程之中寻找靠谱的突破口。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符号经济时代,还对多余资金具有“泄洪”作用。为避免使资金过度流入诸如房地产业、大豆、粮食等关乎国计民生领域而挤兑民生生计,文化艺术品金融化可以疏导多余资金,在此处形成“蓄水池”,以保护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长期稳定。炎黄文交所创新模式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以解决,而文交所的建立可以说是其中重要一步。
携金融资本前行 模式创新打造平台
据悉,炎黄文交所通过创新发展,现已成为文化金融综合交易平台,其主营业务是文化艺术交易、交流、信息发布、项目推介和投融资服务;也包括艺术品鉴定、估值、保管、登记,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宣教,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开发,文化艺术品资产交易市场平准体系建设服务,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运营及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目前炎黄文交所在艺术品资产化方面初步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通过商品类现货交易规则体系和真实的产品、真实的交易记录,建立文化艺术类资产经济价值的市场形成和确认机制;通过交易积数抽象线性规律,建立价格指数,提供艺术品价值判断依据;通过多银行结算体系和第三方存管方式,建立与银行、保险、信托、艺术品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的交易认证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确权登记、鉴定估值、保险保管、资金存管清算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体系,形成资产认证体系和产权制度体系,在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微观机理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炎黄文交所负责人表示,炎黄文交所在体系发展建设上,根据文化艺术资产产权的特殊属性,在提供艺术品确权、鉴定、估值、保险、保管、交易撮合、资金存管清算、艺术品登记等一条龙服务,这在中国是独创的。在资金存管清算方面,其他文交所多是单银行结算,采取多银行结算体系,采取独立第三方存管方式,合作银行包括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资金存管清算与银行无缝链接,方便收藏消费者从事艺术品交易,也方便客户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自由划转和寻求最佳结算及金融服务。另外,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是全面的合作,既包括资金存管清算,还包括见证交易、综合授信、消费信贷、资产配置等全面金融服务。在线上线下结合方面,炎黄文交所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平台,而且有一套全方位、多功能、立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文化艺术金融航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