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还缺什么?不是气质 是时间
作为乌镇戏剧节的主席和发起人之一,陈向宏回忆起跟另一位发起人黄磊的缘分,有点“不打不相识”的感觉。
2002年,黄磊到乌镇拍摄《似水年华》,剧组租用场地费用二十万,先付了十万,因为剧组私自搭了一座桥,作为乌镇景区总规划的陈向宏差点跟黄磊打了一架。之后,陈向宏托人向黄磊带话,剩下十万块租金不要了。一次小矛盾,让二人成了可以在乌镇的小酒馆喝酒的朋友,更是促成了乌镇戏剧节的实现。

黄磊曾在乌镇拍摄《似水年华》
2006年,黄磊在上海演出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时,邀请陈向宏来看戏,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戏剧的氛围和力量。一次酒后的突发奇想,让黄磊觉得可以在乌镇做个戏剧节,他把这个想法电话告诉陈向宏,嗅觉敏锐的陈向宏意识到,这是他想要的方案。
茅盾、木心等大家生长于斯,但对于现代的中国人甚至乌镇本地人,他们也早已面目模糊。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陈向宏对这里感情深厚,却又从来不甘于只做一个景区,他要把内容注入乌镇——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文化传承,乌镇将与其他类似的风光小镇无异。而做什么,又是横亘在陈向宏心头的一关:举办电影节,乌镇没有这么大的容量;摄影节、美食节又不符合他心中乌镇的气质;戏剧节这个提议,让二人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