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节
另一个让孟京辉骄傲的,是在乌镇戏剧节的任何场合都没有领导讲话的环节,“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节。”在乌镇,三千多名员工人人都有主人翁精神,地上有个纸头,任何一名员工见到都会建起来。在戏剧节的闭幕式上,孟京辉对着台下的人高喊“乌镇牛逼。”
孟京辉觉得,比起阿维尼翁这样世界顶尖的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在选剧的水准上已经逐渐接近,但在组织和接待方面更有优势。在他看来,乌镇承袭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传统,和乌镇的工作人员打起交道很舒服,艺术家感觉受到了尊重,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小任性,对于艺术创作者,这样的环境极为难得。孟京辉认为这是乌镇能够迅速成功的原因之一。
看得懂 看不懂?这确实是个问题

孟京辉出任今年乌镇戏剧节的艺术总监
作为本届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孟京辉主管了选剧工作。有人说,有了“先锋戏剧”代表孟京辉的执掌,让本届戏剧节的竞赛作品有了浓郁的“孟氏风格”——先锋戏剧居多,现实主义的作品鲜见,作品不以讲故事为重,而更在意肢体、形式等意境层面的内容。
“我觉得是浓郁的当代艺术风格。”孟京辉纠正了记者。
“讲故事是简单的层面,讲一个故事可以没有任何文化积淀,没有任何美学教育背景,大众不需要任何准备都能理解。但是我们希望要有更深一层的挖掘,也就是对文艺的一种情感的、更内在的东西的理解,再高级一点。这就需要动用审美体系,这种审美体系本身就是世界戏剧史的发展史。”
令普通观众最为纠结的“看得懂、看不懂”这个问题,这是孟京辉的终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