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神乎其神”的大数据,其实看看过去十年中国的票房纪录,你大致就能知道中国观影者爱看什么电影,但这并不等于你就能拍出观众爱看的电影; 或者换一个例子,不用大数据我也知道金庸的小说爱看的人多,但不等于你就能写出一部和金庸一样受欢迎的作品。
大数据不再神奇,而《纸牌屋》基于视频网站新技术的一次性播出创新,也同样开始呈现副作用。相比传统美剧一周一集的进度,Netflix一次性放出所有剧集,这意味着总有勤奋的观影者率先看完剧集,并在社交网络上剧透,而看得慢的受众就不得不因此而失去惊喜——这堪比你听完隔壁屋的欢呼才在电视上看到进球画面一样无趣——相比之下,传统美剧一周一次大家同时看的体验反而要更好些。更何况,由于《纸牌屋》不是边拍边播,提前制作也使得它与美国最新的政治事件脱节,虽有乌克兰事件但无ISIS之类当红议题,隐喻现实不够,这对于一部政治剧而言,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纸牌屋》神话已不再 被观众吐槽实属常态
新技术带来的影视新变化是否就一定是好的变化,《纸牌屋》 拍到第三季,显然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反思。
上周,剧迷眼中的神剧《纸牌屋》又是一次性放出了第三季的13集,相比火热的传播速度,该剧内容本身虽然谈不上“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却也可以用“繁华终归平淡”来形容。
该剧最初之所以能够一战成名,一大原因是展现了“凤凰男”安德伍德如何靠冷血无情、玩弄权术从国会议员爬到了美国副总统的高位,这其中的过程动人心魄,也呈现了美国政治的许多利弊,深受男性观众喜爱。其二,里面再现了大量美国政坛和社会的真实事件,尤其是许多与中国相关的元素,显得干货十足,让内地剧迷看得十分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