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官方中译版的《纸牌屋》第三季恐怕仍需等待,但是国内通过“生肉”(没字幕)版看完的也不在少数。从2月27日制作方Netflix一次性放出第三季13集片源迄今,无论是中文美剧观众还是美国本土观众,吐槽声日益增多,甚至有《华盛顿邮报》“挑战我们智商”这样的严厉批评。
一部连续剧被观众吐槽批评实属常态,不过当被批评的是两年前被各类技术名词神话的 《纸牌屋》时,就颇有看点了。
在两年前《纸牌屋》刚刚走红的时候,大数据是热门议题。许多分析者会告诉你“Netflix 几乎比所有人都清楚大家喜欢看什么”——因为Netflix甚至连用户在何时按下暂停按钮都知道。在那段时间,很多人都相信未来可以用大数据指导影视剧制作,甚至传闻国内视频网站也有效仿者。
《纸牌屋》神话已不再 被观众吐槽实属常态
然而,一季又一季的《纸牌屋》,充分显示了“大数据”的无力。也许,大数据可以告诉Netflix,政治剧+导演大卫·芬奇+主演凯文·史派西是个好组合,但是却无法告诉Netflix,剧情该如何发展才能让观众惊喜连连而不是频频吐槽。其实,用常识想想也就明白,一部文艺作品的走红,不仅源于“知道”大量受众的需求,关键是你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其中的核心不是“知道”,而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