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遭两次原子弹轰炸 日本西南部的广岛县在19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军事重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宣言”,责令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闻并偷袭美国珍珠港造成重大伤亡。
1945年日本遭两次原子弹轰炸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在日本广岛市区投掷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梯(TNT)当量为1.5万吨。原子弹在离地600 米空中爆炸,霎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广岛市顷刻沦为焦热的火海。
此次人为制造的惨案中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 亿度的高温使得一切化为乌有;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所有的建筑物又被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摧毁殆尽。
据统计显示,悲剧发生之前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建筑物有半成以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摧毁。但是这次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于是美军选择了继续。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目标是长崎。这次袭击将原子弹“胖子”投到长崎市中心,其破坏性绝对不亚于上次。“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