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各国与中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而菲律宾参众两院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
南海风云
史料显示,早在1933年中国抗议法国侵占南海九小岛时,菲律宾国内就有人声称“南沙群岛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1956年,一个名为托马斯·克洛马的菲律宾人登上并声称“首次”发现南沙群岛,还煞有其事地宣布在该地区建立一个包括33个岛礁的新国家,称之为“自由之邦”(菲语中“卡拉延”即为此意)。但当时菲律宾政府对此事并不热心,并对中国方面保证“不需要对此事担心”。
1967年至1969年,国际上一些探测研究机构在南海进行探测,并传出消息说南沙群岛海域可能蕴藏大量油气资源。1971年7月10日,菲律宾政府发表公报,第一次正式对所谓“卡拉延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同时要求中方撤离在南沙的守军和军事设施,还透露说菲方为了“自身安全”已驻军南沙另外三个岛屿:马欢岛,费信岛和中业岛。1971年10月,当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时,菲律宾军事当局趁国际混乱局势派兵潜入南沙,窃据了南沙群岛中的6个岛屿,并称这些岛屿不在南沙群岛组合内,作为“无主岛屿”被菲律宾占领和实际控制。
1978年6月11日,菲律宾又以总统令的形式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岛”归其所有。对此,中方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此郑重宣布,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或用任何手段侵犯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将绝不容忍。”事后,菲律宾一面要求中方从南沙撤离,一面宣布自己已从这3个岛屿撤军。然而,此次总统令的发布,为菲律宾正式提出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提供了所谓“法律根据”,直至今日。
目前菲方所谓的“卡拉延群岛”,主要包括菲律宾当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占的马欢岛、南钥岛、中业岛、西月岛、北子岛、费信岛、草沙洲和司令礁等8个岛礁,这些岛礁位于菲西南部省份巴拉望西230海里以外,总面积约为79公顷。其中中业岛面积最大,菲律宾军方在岛上铺设了一条长为1300米的军民两用飞机跑道。除了30名左右的驻军以外,岛上共居住大约350名平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渔民。
菲方对黄岩岛的领土主张则是在十几年前才提出的。该岛是中国中沙群岛东部边缘岛屿,也是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北距广州600海里,西距菲律宾苏比克湾123海里左右。黄岩岛四周是距水面0.5~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泻湖。黄岩岛发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黄岩岛泻湖东南端有水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水深9~11米,宽360~400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在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90年代之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继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撤军、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后,菲律宾政府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理由,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来又改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其后,中国渔民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捕鱼活动以及民间组织的无线电探险活动曾受到菲律宾军方的跟踪或拦堵。(《环球》杂志驻马尼拉记者/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