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停机居然是因为无煤可烧!坐在煤堆上的山西电厂为什么也闹起了“煤荒”?
今年以来,山西省的五大国有煤炭集团为国分忧,从一季度冰雪灾害开始,就坚持合同电煤不涨价,内部消化成本增支因素,一直在为电厂提供相对稳定而低廉的煤源。对此,外省电厂纷纷拍手叫好,而本省电厂却高兴不起来。
电厂难以承担煤价上涨的成本,发生经营亏损,存煤水平降低。除了这样人所共知的原因,与煤矿毗邻的山西电厂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如今供不应求的电煤市场,又进入了甲方乙方的“合同时代”,需要排队等号,如果没有煤炭采购合同便拿不到一吨电煤。
眼看着煤矿的电煤一车车外运出省,年初不愿意与国有煤矿签订电煤购销合同的一些山西电厂,尽管是“近水楼台”却得不到“月”了!
眼下正值“迎峰度夏保奥运”供电的关口,山西省各级政府只好出手强力干预协调,开始化解本地电厂的“燃煤之急”。
煤炭大省闹电荒
晋南运城市是山西省缺电最严重的地方。目前缺电负荷达100多万千瓦,拉闸限电次数多、面积大,已经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运城市一些农村,时下正值农田灌溉的重要农时,却因为不时拉闸停电,浇地成了“忽悠水”,有时水还未流到田头电就没了。为了错峰用电,电力部门甚至派人在宾馆盯着空调的使用。
据山西省经委称,截至7月1日,全省电力缺口达460万千瓦,远远超过250万千瓦的“红色”预警水平。目前,山西省装机容量为3434万千瓦,其中停机容量为796万千瓦,占到23.2%。在停机容量中,由于缺煤停机349万千瓦,占到省调发电机组容量的15.2%。
山西电厂闹煤荒
记者在山西境内多家电厂发现,其存煤水平大多达不到电厂电煤正常库存水平,有的不足10天,有的不足一周。神头发电公司煤炭计量员刘艳平说,由于近期运价上涨,单车运煤成本相应增加,储煤速度也有所放缓。目前神头发电公司储煤水平相当于正常要求水平的一半到六成。
如果今年一季度是因为电煤涨价导致电厂全面亏损,电厂没有积极性存煤,那么现在国家调整电价给予一定成本补偿以后,电厂缺煤更多是因为手里缺少与煤矿签订的合同。
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建伟说,一季度全省20个重点监控电厂有17个亏损,亏损面达到85%,大部分电厂库存煤量日趋减少,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缺煤停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占发电成本70%的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出现了“一发电就亏损、越多发越亏损”的现象。山西电力行业协会分析,2007年比2006年标煤价格上涨了62.67元/吨,2008年一季度比去年又能上涨了104.44元/吨,两次涨幅加起来超过了56%。而当初核定电价时的煤价基数为200-280元/吨标煤。建立在以前低煤价核定基础上的上网电价,使一些煤炭基地内的电厂上网电价更低。目前,山西省内标杆上网电价为0.275元/千瓦时,比近邻河北低0.05-0.1元。
今年6月,国家适度地调高了上网电价,山西地区电厂上网电价提高1.99分钱。尽管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电厂的老总们还是大大舒了一口气。按照煤电成本系数倒推,单位电价提高2分钱,实际上相当于消化掉每吨煤价成本50多元。
电厂为什么不愿意签合同?
目前,国家已经放开煤价,鼓励在市场中形成煤价。但是对重点用户(主要是电厂)还是要求煤矿要优先供应,铁路优先发运,要实行合同供应。为了保证省内电厂用煤,山西省经委每年组织煤、电和运销企业三方见面,要求签订供销合同。
今年以来,山西省的五大国有煤炭集团为国分忧,从一季度冰雪灾害开始,就坚持合同电煤不涨价,内部消化成本增支因素,每吨电煤售价比全国均价还低13元。
但是事与愿违,山西省内的多数电厂还是没有签订足额的合同,把电煤采购的缺口留给了市场解决。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市场煤”比“合同煤”更好吗?
山西省物价局局长李福龙说,省内电力企业停机虽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电力企业普遍存在“小煤矿依赖症”。在前些年煤炭价格较低时,一些电力企业习惯从地方小煤矿随机性购煤。因为“小窑煤”低于国有重点企业(又称“大矿煤”)的合同煤价格。还是在前4年,小窑煤价格每吨只有60-70元,国有重点煤却因为成本刚性在100-120元之间,电力企业这样做是合算的,因此与重点煤矿的签约率极低,有些甚至不签约。
记者在晋北一产煤大县了解到,当时的小煤矿比现在多了将近一倍,小煤矿主为了把煤卖给附近的三家电厂,建立长期供应业务关系,内部轧价甚至不惜一时赔本,对电厂的个别关键人物,有的小矿主还采取“黑色公关”策略。
但是,近两年煤炭市场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首先是国家在山西实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对所有煤矿都收取资源价款,同时又征收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加上煤矿提高安全投入等因素,吨煤增加成本50-90元。同时,随着全国关闭整合小煤矿政策的实施,不少不安全小矿被淘汰关闭了,电厂过去近便、廉价的“小窑煤源”消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