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前掠翼版歼20就是瞎搞:将会丧失隐身能力(2)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4-30 08:52:26

  除了高速性能之外,前掠翼还存在着隐身方面的严重缺陷——它的两个内角会形成强烈的电磁信号反射特征,而且无法消除。最终苏霍伊在下一 代战斗机上彻底放弃了前掠翼设计。

  S-37实际上反映了苏联在对于战斗机系统发展理解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在苏27刚刚准备量产的1982年,美国就正式提出下一代战斗机4S的招标概念:隐身性、高度机动性和敏捷性、不开加力实现超声速巡航、一体化的先进航空电子技术,具有飞越包括第三世界战区在内的所有战区的能力。

F-16前掠翼型

美国F-16前掠翼型

  而直到90年代, 俄罗斯人的大脑仍然没有舍得跳出苏27的荣光,还在试图打造最强三代机。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内部论文所述,该方案的主要意图是以高速性能的损失为代价,改善歼20的外挂性能和低空低速能力,并自认为他们有能力迅速、顺利的完成前掠翼的研制。但就笔者看来,该篇论文纯属扯淡。

  并不清楚美国人是不是能完成这个挑战,但很清楚这个挑战绝对不是目前国内能完成的。

网上流传的歼20前掠翼机型

  在苏27家族的国产化改进中,仅仅是刚度等代设计替换掉原金属结构件,东北某所就已经在设计上屡犯低级错误;复合材料结构因为应力集中和刚度突变而屡屡发生裂纹、甚至整体断裂。

  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恶果:歼11B结构寿命还不及苏27SK,进气道调节板整体断裂打发动机几乎引起机毁人亡等等。

  隐身是飞机各方面设计中木桶原理体现最明显的一个领域,只要出现一个强反射特征,其余所有努力全部白费。

  现阶段歼20虽然隐身设计还没有测试、优化完成,但已经表露出相当强悍的能力;在试飞中地面雷达对于歼20的跟踪观测很不可靠,往往需要飞机伴飞指引方位。然而一旦采用这种BH方案的机翼,歼20的正面雷达反射特征就会迅速激增到非隐身飞机级别。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