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表示,“学员报名之后,我们会进行面试,由专业老师考核学员对于奢侈品的了解程度。我们每次上课的人数不会超过10个人。”
该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李老师向记者介绍,此次开课的是初级班。学员首先要上理论课,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产品价格。接下来要上实践课,学员可识别市面上70%以上的假货。
李老师说,近期可能还会推出中级班或高级班,但学员在接受初级班课程之后六个月才可以报名,“高级班的课程会提升学员的鉴定水平,能够辨识市面上80%以上的假货。”
在实际操作课程中,老师会带领学生了解品牌的制作工艺,并通过高倍放大镜、紫外线等多种手段观察奢侈品的细节。记者在授课现场了解到,课程教具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比如鉴定奢侈品品牌的包包,我会带来一些包,学生们也会带来自己的包,奢侈品鉴定是一个门槛很高又需要海量收集的工作,需要大家协力完成。”李老师介绍说。
行业尴尬奢侈品鉴定师资格认证在我国仍属空白
李老师告诉记者,2000年她曾经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专业,之后进入奢侈品行业,曾在某奢侈品公司担任品牌市场经理一职,现在从事奢侈品鉴定及研究工作。
“因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鉴定行业没有专门的机构颁发鉴定师执照,大家多是依靠经验,所以成为奢侈品鉴定师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资金能够支持长期使用并消费奢侈品。我自己曾在奢侈品购买中投入400万元。”李老师说,如果没有长期的使用经验和正品渠道,很难担任鉴定师。“像某些品牌同一时代的包款,我家至少有50只,必须不停积累才能发现细节上的差别。”李老师说。
在理论课程部分,李老师还向学员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品牌包的相关资料:1926年至今爱马仕每年的主推款、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普拉达每年的广告资料,“我们得知道这些品牌到底卖的是什么,才能知道它的工艺从何而来。”
李老师告诉记者,课程结束后学员要参加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得结业证书,但没有相关资格认证。“目前中国没有权威机构可以出具鉴定师执业资格证书,我也不认为学员学完10天的课程就能去做鉴定师,奢侈品鉴定需要多年的积累,并非上一期培训班就可以出师。有的学员从短期培训班毕业后就去开课赚钱,无异于给鉴定行业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