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一号”在国际上首创了“CPU+GPU”相结合的异构融合计算体系结构,部分采用了该校自主研制的“飞腾-1000”芯片,在体系结构、互连通信、并行操作系统和高性能微处理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等显著特点。
前后接踵跨越创新“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后,迅速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长沙中心和广州中心投入运行,广泛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以及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在石油勘探、生命基因、脑科学、新材料、气候变化与气象预报、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金融等20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用其成功进行了世界领先的高密度勘探数据处理,提高了“找油找气”能力;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用其实现了微秒尺度的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支撑了我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到创制为主的转变;北京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用其进行高压、低温条件下的全量子化计算模拟,在国际上首次验证高压低温量子液态氢这一奇特物质的存在……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目前有重点用户600多家,每天运行1000多个计算任务,其平均利用率达到82%,应用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中心主任刘光明告诉记者。
“天河二号”已连续四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位居榜首
2013年6月,国防科大与广东省广州市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创新模式,成功研制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事实上,继“天河一号”在第36届国际高性能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获得世界第一之后,目前,“天河二号”已连续四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并且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