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蒋百里对日作战:胜也罢败也罢坚决不讲和(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10 00:30:14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战争形势对中国很不利,很多人对抗战前途感到迷茫。他在《抗战的基本观念》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今天退出上海,但我们自信是胜利的;我们今天退出南京,我们也自认是胜利的。

  这种说法并不抽象,也不空洞,我有正式的科学根据。须知我们是农业国家,并非工业国家,后者全部国力集中几点,一个纽约可抵半个美国,一个大阪可抵半个日本。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国力中心,不在都会。”

  日本占领上海、南京,只不过占了几所新式房子,对中国的抵抗力量,完全没有影响。他断言:抗战乃我们民族求生存求自由的意志的表现,日本想凭借它的飞机大炮,来屈服我们民族的意志,是不可能的,是没有历史常识。

  蒋百里把自己的若干军事论着结集出版

  谈到对日作战方略,他也有极其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感谢我们的祖先,中国有地大与人众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他预见世界大战必将爆发),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已。”

  “国防空虚及武器落后的中国,只有鼓励农村抵抗,进行广大而散漫的游击战,乃为补救之不二法门。”从后来的战争进程看,他的这些观点,对中国最高当局策定抗战方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他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提出即使武汉、广州失陷,也没有什么可怕,中国抗战还将继续下去,而日本却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他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文中,以他的多年观察和独特视角,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大和魂、武士道、扩张野心等世人关心的问题,作了全面而独到的分析。

  他的结论是:“想象力很大的日本民族,”“要以有限的能力来满足无限的欲望”,必然是“自造国难”,是一场悲剧。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大声疾呼:“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这句斩钉截铁的话,喊出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誓死不屈的气概!

  1938年8-9月间,抗战即将转入一个新的战略阶段,蒋介石有意要蒋百里出任陆军大学校长,培训抗战高级军官。校长一职原来一直由蒋介石本人兼任,此时交由蒋百里担任,足见其对蒋百里的信任和倚重。

  蒋百里一再谦辞,最后蒋介石只好委他为代理校长,主持一切。不久武汉陷落,陆大向贵州迁移。这时他的身体已十分孱弱,在迁移途中还利用行军休息时间给学员讲课。11月4日行至广西宜山县时,他的心脏病突发。

  一代英才,竟早逝而去,享年57岁,未能见到他所预料的“东西战争合流”,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