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安玹镐表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大部分配件都使用国产的,搭建起了‘Full Set产业结构’,实现了在本国进行大部分零部件的调配”,“我们从中国增长中收益的时代即将结束”。
分析认为,随着韩国的技术与职位大量投入中国,中国经济增长反而会对韩国国内自身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甚至在韩国的一些传统产业“中国红利”也正在减少。记者组在广州还遇到了从韩国进口面料在中国出售的明宝纺织(音)的崔宝永(音)社长。在过去的十年间,崔社长游历了全中国并构建了面料流通网,只要出售产品就可以,但却在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即韩国面料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了。
崔社长表示,“现在已经不从韩国进口面料了。在韩国,由于大家认为面料产业是夕阳产业,人们纷纷放弃从事该领域从而导致出现了产业断层,中国的商人也都去了意大利”。中国经济已经不再需要韩国技术了,这也是韩国将纺织产业视作“非竞争领域”不予重视的后果。
中国经济增长对韩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业界指责应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为契机,重新对两国间的“价值链”进行商讨。安副会长表示,“要弄明白中国产业(企业)所需的技术与零部件是什么,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要维持在韩国生产中间材料、在中国进行组装的现存方式实属不易”。
中国国产已经渐渐替代韩国产品
韩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委员池晚洙(音)强调,“在我国竞争力降低的农产品方面,仍存在像种苗、有机农肥料等高附加值领域”,“不能因为竞争力降低就放弃全部的产业,即使在产业内部也应积极找出、培养起较中国而言我国可产出更高附加价值的项目”。专家们一致推荐将“平台-内容”交流作为FTA时代中韩两国的新型商业模式。KOTRA中国事业团团长朴汉真(音)说道,“作为我们的竞争领域,在设计、游戏、品牌策划等‘软项目’方面中国虽然无法轻易赶上我们,但将这些要素提供给中国的供货渠道并不畅通”。并指出应开发出能够在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商务平台上使用韩国的“软项目”顺利输出的供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