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国内>

空壳公司中标政府采购缘于左手管右手

来源: 青年时报 时间:2011-10-13 08:04:43
 并不能说政府采购完全没有监督,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内部监督”,是左手管右手,这注定是不能有太好的效果的

  海口一家无软件企业资质证书、无缴纳社保资金记录、无缴纳营业税记录、无办公地点、无联系方式的“五无”公司,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接受采访时称屡次中标为商业机密,当记者质疑时表示“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10月10日《京华时报》)

  政府采购是拿纳税人的钱为“公家”买东西,理当进行阳光采购,道理无需赘言。海口市空壳公司屡次中标政府采购问题,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政府采购中心如果心里无鬼,完全可以开诚布公,欢迎采访,不能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信息,更不能蛮横到“要将记者关在会议室监控起来”。

  事实上,各地政府采购屡屡曝出“阳光采购不阳光”的事情,甚至政府采购成为腐败的好温床,就在于监督失缺,信息不透明,违规招投标,阳光采购变异成暗箱操作。结果,政府采购虽然顶着“政府”的名号,其实已经被采购部门所操纵,于是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好戏。采购不是看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而是看关系的软硬、“进贡”的多少,出现要次弃优、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等等奇象尽在情理之中。采购权旁落相关部门,而又缺乏有力监督,权力变成部门中饱私囊的手段。

  甚至这种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行为已经变得厚颜无耻,政府采购部门竟以商业机密为由来搪塞社会监督,岂不是将政府的商业行为视为公司的商业行为,将政府部门等同企业了吗?将政府部门等同企业,当然是“企业领导”说了算,想招谁就招谁,管他空壳不空壳,什么采购机制,公平竞争都是假的。而况这个“企业”还是“公家”的,那就不捞白不捞了,以至于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于是就有这种空壳的“五无”公司能屡次中标,相关部门还有要非法限制记者人身自由的底气。

  当然,并不能说政府采购完全没有监督,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内部监督”,是左手管右手,这注定是不能有太好的效果的,何况内部既存在官官相护,也存在利益输送的便利,让内部监督大打折扣。因此,除了“内部监督”,还需要“外部监督”,即人民监督和司法监督,将采购行为真正置于阳光下,才能减少政府采购部门权力寻租的行为,以及采购乱象。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