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媒体评论>

乌克兰血腥骚乱何以上演

来源:腾讯 时间:2014-03-05 20:17:20

  但是,这种和稀泥的说法显然不现实,根据著名调查机构华盛顿皮尤研究所201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6%的乌克兰人支持继续在现有框架内进行政治改革,而60%的乌克兰人支持直接加入欧盟。美国《时代》周刊也称,乌克兰冲突的背后是两类人之间的较量:一类人希望加强与欧洲的联系,另一类人则希望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两个阵营都在发表各自分裂性的言论。

  乌政府想“脚踩两条船”的暧昧态度又加剧了这种对立

  去年11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峰会上,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转而与俄罗斯重续经贸谈判。这并无民主决策的基础,融入欧盟是乌克兰多年来的方向,早在1994年,乌克兰就在独联体国家中率先与欧盟签署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多年来,无论是尤先科、季莫申科,还是亚努科维奇自己,都申明将融入欧盟作为外交政策重心。加入欧盟,一直是乌克兰政治精英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乌克兰政府停止与欧盟谈判的举动遭遇到了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和西部人士的不满,因而这场动乱,就如同暴风雨一样,注定是要来临的。

 

  

骚乱后的广场成火海一片

  骚乱后的广场成火海一片

  乌政府如此摇摆不定,实际上是想“脚踩两条船”而不得。苏联解体后,由于与俄罗斯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乌克兰一直在以俄罗斯为“老大哥”的独联体庇护下发展。乌克兰又是俄罗斯向欧盟输送天然气的重要枢纽,其地缘政治、经济价值可见一斑。但是俄罗斯在给乌克兰胡萝卜的同时,也不忘记敲打乌克兰,今年2月10日,俄罗斯财政部长特别提醒乌克兰,不要忘记即将到期的2.7亿美元天然气债务,给不给帮助在于“直到看清下一届乌克兰政府的颜色为止”。

  实际上,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一直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徘徊。“脱俄入欧”一直是乌克兰梦寐以求的外交目标,即使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取代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终结了“颜色革命”的神话,乌也未放弃这一政策。亚努科维奇宁愿在俄欧间奉行“等距离外交”,努力使国家扮演联系俄罗斯与欧洲的“窗口”,也不愿一头扎进俄罗斯怀抱。

  但“脚踏两只船”的后果是“两面不讨好”。欧盟对乌持怀疑态度,迟迟不肯对乌施以援手。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自身难保的今天,对乌进行大规模经援就更加困难了;而俄因乌反复无常,不时祭出能源“杀手锏”,逼乌回归。这样的局面,对亚努科维奇而言,恐怕只能是帮倒忙:梅德韦杰夫等人的“口惠”,让反对派口中亚努科维奇的“通俄卖国”指控更加板上钉钉;骚乱升级后,欧盟德、法、波兰三国外长组织代表团紧急赴基辅,继续对亚努科维奇施压,并威胁进行全面制裁,这也将令后者的处境雪上加霜。

  同时,两大问题不解决,乌克兰的骚乱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经济低迷、腐败严重也是骚乱发生的主要原因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乌克兰的真正困顿之处,不是怎么融入欧盟进行经济改革,或者继续从俄罗斯获得廉价天然气和金钱,而是乌克兰怎么面对现在的经济环境。

  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投资环境排名,乌克兰在18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7位,尽管与2011年比上升15位,但整体投资环境并未改变。2013年年底,乌克兰国内的外资吸引力更是跌至5年来的最低谷。自去年11月国内动荡后,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Hryvnia)已贬值10%,对美元汇率跌至历史低点。面对货币的大幅贬值,乌克兰央行已在2月6日宣布降低汇率,并实施资本管制,包括限制私人资本流向海外、禁止在海外投资中利用外币进行收购等。官方数据显示,乌克兰外汇储备已降至178亿美元,只能勉强支撑两个月时间。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总统亚努科维奇因为担心削弱自己对国家的掌控,不想改变现在经济体制,“尽管如今经济陷入衰退,与亚努科维奇关系密切的商人却都已经腰缠万贯。”经济学人的最新封面文章,对乌克兰示威者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尽管乌克兰东西民众观点分歧很大,但参加示威游行的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在反对政府的腐败。

  乌克兰还没有建成一个稳定的民主社会

  在这次示威游行中,有一个呼声比较强烈,就是要求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按照民主规则,民众对总统不满意,可以等到下届选举时把总统换掉,但是民众“等不及了”。民众等不及,是民主社会刚建成时常见的问题,即民众对政策、政治结果不满,又等不及利用规则去改变,而通过转型已经获得政治自由,于是利用自由大搞街头政治来满足诉求。

  除了民众心态的不成熟,刚转型后的民主社会政党政治也不成熟,执政党跟反对党分歧太大,光想着怎么搞掉对方,缺乏合作精神。

  “橙色革命”后的乌克兰,陷入了高层政治无休无止的争斗。上台不到一年内的2005年9月,时任总统尤先科就解散了季莫申科政府,与这位曾在“橙色革命”中为自己摇旗呐喊的盟友反目成仇;2006年,乌克兰开始了拖沓的议会选举、政党谈判,历时近一年仍不能形成稳定的政治格局;2007年4月,尤先科再度解散议会,直到9月才进行议会选举,到12月才产生新一届由季莫申科领导的内阁;仅一年后尤先科又差点要解散议会,酿成又一场历时数月的危机。同时,“橙色革命”中落败的亚努科维奇却仍在政坛中举足轻重。他领导的地区党仍是议会主要政党,利用“橙色阵营”的内斗,他一会儿与季莫申科联手削弱尤先科的总统权力,一会儿又依仗在议会中的权势打击季莫申科。到了2010年总统选举中,尤先科已经民心尽失,以5.45%的得票率耻辱出场,几年来深受政治斗争之累的季莫申科也败下阵来。时隔六年,亚努科维奇终于将总统之位收入囊中。

  这样无休止的高层政治斗争,也是对社会的巨大耗费。结语历史和地理原因,决定了乌克兰要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几经磨练。

作者:  责任编辑:金色年华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