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并不是这些业主不懂简单的契约精神,但依然会失去理智
房价自然有涨有跌,购房合同里不可能写“跌了就补”,如果纯粹按照法律来裁定,这些一跌就闹的中国业主特有风格,连个纠纷都算不上。媒体每次在遇到这样的事例时,往往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市场契约精神重于一切的立场,比如“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隶属于完全市场领域的商品房买卖行为,在履行完合同条款之后,老的业主因为房价大幅下跌而试图破坏契约,这绝对是荒诞不堪的”云云。
“维权”业主打砸售楼处的沙盘
可能并不是这些业主不懂如此简单的契约精神,但是懂不懂和做不做,还是两码事,那么,是什么驱动他们如此强烈的不理智“维权”呢?
中国人将投资、财富集中在房产,这种“输不起”加剧了业主违约冲动
据彭博社今年2月份的报道,一项对中国约2.8万户家庭的调查显示,在2013年,66.1%的家庭资产被放在房地产上。根据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的估计,中国人购买房产的按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由2008年的18%上升至30%。
由于中国人其他的投资渠道不畅通,中国家庭往往瞄准房地产市场,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的研究,对于拥有公寓的城市家庭,他们75.5%的资产存于房地产,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对中国家庭财富造成严重打击。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个道理也可以类比在业主“维权”中, 利益驱动、情感冲击让他们做起了破坏规则的事。结语虽然杭州楼市降价目前来看还是个案,但除了主城六区,其余地区均存在供大于求的现实。这种情况,在非省会的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特别突出,值得购房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