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媒体评论>

民企傍靠中石油发家指南

来源:腾讯 时间:2014-03-05 20:11:27

  资本运作层面:中石油金融和资本的腾挪,也让不少民企获得丰厚的回报

 

  

被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的刘迎霞

  被撤销政协委员资格的刘迎霞由于中石油的营收额是天文数字,再加之其控股了大量金融机构,这就使得它的一些资本转移腾挪也能成为不少人发财的机会。刚刚被撤的政协委员刘迎霞旗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基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资金虽然打着“引导民营资本进入能源业”的旗号,但事实上出资人仍主要是国有资本。在这项准备服务于“西气东输”项目基金的首期25亿元的认购中,中石油就准备出资10亿元,认购比例40%,形成了自己注资自己的怪相。而在某接受采访私募基金经理人看来:“中石油完全可以直接投资,却要绕道一下,这就是利益输送。以已经募集的首批25亿元资金计算,如果募集成功,刘迎霞将每年获得5000万元左右的管理费。”

  而已经被有关部门调查的中石油总会计师温青山。早在2010年,他执掌昆仑信托不久,金帝集团与昆仑信托的合作中,后者从中石油昆仑信托累计获得融资超过4亿元,并凭此在能源领域获得长足的发展。而温青山东窗事发后,金帝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卢斯侃也被控制调查,当初的信托过程也漏洞多多,并不合规。

  海外工程层面:关系户赴海外开“外资公司”,再与中石油合作获利

  随着中石油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张,也给利益输送提供了新的方式。以“为国争光”的伊拉克哈法亚油田项目为例,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石油单体作业量最大的海外项目。而由于中石油在海外的项目“比较主张国际化的招标,允许一些中石油之外的企业中标”,就使得在中标的合作企业中不乏外国公司。不过这些中标的外国公司中,不少公司的主要管理层却为中国人。在哈法亚油田项目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Hermic中公司。而Hermic独资股东的李伟,原本就是中石油的副处级干部,曾担任中石油在苏丹的地区公司中油国际(尼罗)公司经营计划部经理。

  伊拉克的项目并非孤立,根据报道,中石油印度尼西亚分公司的前任总经理魏志刚也在去年末因为涉及贪腐而被双规。

  中石油的巨大体量、对产业链以及资金链的控制使得民企趋之若鹜

  中石油的规模与营收在中国的企业中都数一数二,民企傍上后“树大好乘凉”

  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2012年净利润1153.26亿人民币,员工总数超过160万人。而由于依托石油系统,利益链长且丰厚,被誉为“亚洲利润机器”。根据彭博社今年1月的最新统计,它还是目前中国市值最高的企业。如此巨大的规模,这使得很多企业一旦成为了中石油的供应商,就拥有了极好的业绩前景,前面提到的“明星电缆”就是例子。

  此外,由于政策的原因,中石油对高利润能源产业链高度垄断。行业的垄断使得暴利得以存在,而一旦某些特许权利开放,民企也能靠分食这些暴利发家。

  具有金融全牌照,对民企来说搭上中石油,也再无资金的后顾之忧

 

  

中石油的金融帝国也是利益输送的重要渠道

  中石油的金融帝国也是利益输送的重要渠道中石油除了硕大的规模外,还是拥有金融牌照最多的央企,共参股12家金融机构,旗下包括昆仑银行、昆仑信托和众多财务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可以说,无论是低风险还是高风险,中石油已将这些金融牌照悉数收入囊中,其涉足的金融业务几乎涵盖了金融业务的所有形态类型。但对这样一个庞杂的金融帝国,到底由谁担当监管,主责并不明确,这就使得前文提到的刘迎霞旗下的基金和金帝集团这些关系户能轻而易举的从中石油获得巨量的资金,并且凭借金融杠杆放大自己的收益。

  中石油利益输送背后还有管理权的集中和监督的放纵

  本身制度就有缺陷,小型项目不招标,大型项目招标公开但评分保密

  上、中、下游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招投标、采购,相对封闭、信息不透明,门坎有量身定做嫌疑,都蕴含了贪污的机会。据一位工作21年的中石油二级单位人士透露,油气田开发专业化程度极高,因此工程招标、设备采购一般都不会举行大规模招标会。企业只需获得中石油、中石化内部的采购网员资质,即可参与。虽然中石油的招标程序设计的十分严密,招标也是网上公开的,但是评分的过程都是保密不透明的。此外,招投标项目一般都是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百万以下基本不进行招投标,所以为了规避招投标,中石油还经常会将超过百万的项目拆成2个以上项目。

  伯恩斯坦(BernsteinResearch)驻香港能源分析师尼尔·贝弗里奇(NeilBeveridge)这样评价中石油的支出:“其他石油公司也不好,但中石油尤其糟糕,因为在资本支出上毫无纪律可言,以致成本暴涨。”杰富瑞(Jefferies)驻香港能源研究主管LabanYu则认为,根据中石油的公开披露的数据,根本搞不清中石油的帐目。

  而由于并未整体上市,很多适用于资本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则也鞭长莫及

  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但其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至今仍未上市。而母子公司间管控失灵,母公司空壳化、行政化问题,被视为中石油痼疾。国资委第一任掌门人李荣融曾几番推动中石油等央企母公司改制上市,最终无果而终。经济学家吴敬琏告诉《彭博商业周刊》:“母公司不上市,就容易存在暗箱,上下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就难以制约。”

  中石油领导的权力巨大,监管受到掣肘,在海外更是不受控制

  在中石油这个石油帝国的高层们,在突飞猛进的石油生产中,可以说拥有资源的绝对支配权。动辄千亿元的采购费用,直接插手重大工程项目、人事安排、分配方案,却由于管理架构,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与风险防范机制,为寻租提供了温床。结语作为在规模上数一数二的央企,中石油对能源、工程,甚至金融领域的涉猎,使得与其有交集的企业几乎都能搭上飞速发展的高速车。但民企如何买到这张能“发家致富”的车票,这其中的寻租空间却着实不小。另一方面,中石油为何能牵涉如此之多腐败案例,形成窝案也同样值得玩味。

作者:  责任编辑:金色年华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