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媒体评论>

冯昭奎:中日不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11-12-22 10:08:57

冯朝奎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国分良成最近提出“日中关系的1972年体制”的三要素已改变:“双边”向“多边”和“地区”改变;“领导人权威”向“为民意所左右”改变;美国“联华反苏”向“制衡中国”转变,为适应上述“改变”,“日中关系”也需从带有道德、情感、儒教色彩的关系向“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日中关系”改变。

中日关系真的变了吗?的确,当今中日关系所处的国际和各自国内环境都与39年前有所不同,但这个说法并不完整。首先,中日两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变。2008年5月,双方领导人签署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表明中日各自坚持并相互承认对方的和平发展是两国开展长期和平友好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这也表明只有当中日两国对于对方的发展道路、理念和价值观持有唯物主义的正确判断,两国才能真正确立发展“战略互惠关系”所必须的“战略互信”。

第二,中国领导人首先提出、并得到日本领导人响应的著名口号: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没有变。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已经收获了“和则两利”的巨大实惠和丰厚效益,为此人们当然希望中日之间能够将“和则两利”的境界永远保持下去,而且恐怕谁也不能否认正是“和则两利”而非“日中再战”代表了两国的主流民意。可以预计,日本灾后重建的需要将可能使中日“和则两利”进一步放大。在一个核事故就能造成如此巨大影响和损失的现在,谁想再重演上世纪前半段的战争那就是一个疯子。

第三,中日两国面临“共同威胁”这个现实没有变。在1972年,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美国一起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如今,这个“共同威胁”被一种新威胁所“置换”,即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日本大地震以及核事故表明,这是一个不分你我的共同安全问题,警示世界各国特别是相邻国家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与人类活动有因果关系的巨大灾难。

鉴于上述3个“不变”,中日关系不应成为所谓“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关系。中日之间确实有竞争、有分歧,但两国仍然要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努力占领拯救地球家园的人类道德高地,改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感情,共同发扬东方文明的优良传统。▲(作者是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