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媒体评论>

石兆:南周北孔何以不谋而合

来源: 青年时报 时间:2010-11-30 16:17:42

  最近有两个公众人物以更为另类的姿态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一个是北大的教授孔庆东先生,一个是上海海派清口的周立波先生。两者的相似之处倒不是 说都算作演员,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以在野之身而心怀天下,为庙堂之上的人操心。孔庆东先生在倾慕朝鲜之余,为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要对媒体“双起(双双起 诉)”辩护,并鼓动“全国人民”都去起诉“南方报系”;而周立波先生则对于目前代表民意主流的网民表示不屑,完全不顾其清口段子经常剽窃网络段子之现实, 而且他请求领导们不要关注网民的意见,与他的这种抄袭行为倒是有相映成趣的效果。

  对于这两位的话,没有再剖析的必要,否则我等的智商就未免太不值钱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学术的问题,而是一个常识的问题,连常识问题都不知道的人,估计也是晨钟暮鼓无法警醒的。而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现象,倒是值得说上两句。

  前几天有鉴于目前很多知识分子与公众人物的种种丑态,曾写了一个顺口溜嘲讽之。文辞颇为不雅,欲知详情可以在网上百度。其中人物倒可在此罗列一 下:余秋雨、王兆山、司马南、李敖父子、阮次山,另外两位就是孔庆东与周立波。总感觉上述这些人都是文化界中的名人与表演类人士,具有公众声望的同时,似 乎缺了点什么。

  应该说中国自古以来还是有知识分子传统的,同时,哪怕是演艺人员也有颇有风骨者。我的朋友十年砍柴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清朝末年的名丑角刘赶三曾 经献艺御前,那次他演的是皇帝,开场白他是这么说的:我演皇帝倒有座位,真皇帝连个座位都没有啊。其时戊戌变法被镇压,正是光绪皇帝很倒霉的日子,只能站 着陪老佛爷看戏,有这一讽谏,光绪皇帝算是以后有了个座位。而“强项令”的事迹恐怕就更是史不绝书,想必是连举例说明都是不用的。

  比之今日今时,似乎古代的情况还算好一点。要知道,古代知识分子们颂圣的热情虽然高涨,那毕竟是当官以后才有的事儿,在民间并无这个传统。民间 的传统是所谓“清议”,臧否人物、论时政得失。民间艺人有时候比知识分子具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在唱那些圣主明君、帝王将相之间,还是对是非很清楚的,毕竟 戏文就是那么唱的嘛。我们在历朝历代都很少见到在野的这些人主动出来歌颂什么,这也不是他们的社会角色与职责。

  原本的社会是一种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处于皇权不下县的状态。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了政府手中,没有它的分配,估 计这些人都会饿死。一旦这种状态形成,原本的气节也就被摧折殆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形势多样化之余,算是把这口将要断的气给接续了起来。

  但也就是在这些年里,资源与资源的分配又开始集中,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想要获得更大利益或者权力的某些人看清了某种趋势,开始主动向权力靠 拢。这么说吧,这就跟公务员考试火爆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想依附于最有利益可得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猛然之间,北大的教授与上海的演员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 的缘故。

  这种状态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这就等于上至学术的象牙塔、下至民间草根台,都没有了以言论制衡权力的意识,倒是主动或者无意识地靠拢权力。这种为权力背书的行为,当然是知识界之耻,甚至是以草根票房养活的那些艺人之耻了。

作者:石兆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