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四野发起海南战役,歼敌3.3万,拿下全国第二大岛。但由于是无海空军条件作战,无法封锁各港口和机场,致使薛岳率近7万人撤逃台湾。此时此刻,“委员长”作出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许是最为艰难但也最为果断的决策:三天之内,将舟山12万守军悉数秘密撤出,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
从现象上看,三岛已丧其二,辖地仅存台澎金马,但台湾兵力陡增1倍,达40万人,成为一颗名副其实、难以一口咬碎的硬核桃。粟裕迅速向所部发出指示:敌人已集中40万左右的陆军及其海空军全部守备台湾,未来对台作战将更加激烈与残酷,原定以4个军为第一梯队的准备已不够强大,需增加至6个军。这是他对战役决心做第二次较大修改。6月末,情报又侦悉台湾正加紧补充部队,估计其陆军在我未来发动攻击时可达50万人,海空军亦得到加强。粟裕再向军委和***报告:我在数量上已无优势,但只要能登陆成功,且能于突入纵深后站稳脚跟,仍可完成预定任务。为了更有把握起见,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抽出3~4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更好。至此,粟裕三度修改战役方案,计划参战兵力达16个军以上。
问题是,增兵较易,增船太难。粟裕掐指一算,为确保战役胜利必须在四五小时以内有第一梯队15万人左右登陆,并有相当数量的运送第二梯队船只,而现手中所有船只仅够装运4个加强师,为第一梯队所需的一半,征船造船买船又均需时间。别无良策,再思三思,下决心向军委报告:攻击台湾须进一步准备,此役关系重大,我们对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则不应轻易发起攻击,而宁愿再推迟一些时间。
就在此时,朝鲜战争骤然爆发,粟裕绞尽脑汁几易其稿的攻台方案只好无限期束之高阁,老将军临海嗟叹,将未能登陆台湾视为终生的憾事。
资料图:解放台湾宣传画
时隔八年,粟裕的一头乌丝,已是黑白参半,他终于又等来了机会,再次编制对台湾实施打击的作战方案。虽然八年前的那一案如今派不上一星半点的用场,但毕竟这是对自己当年未能把胜利之旗帜插上那座岛屿的一种安慰和补偿吧。
作战参谋逐点介绍金门敌军目标的方位、性质、防护力和我军准备打击的手段。粟裕总是聚精会神地听,一般不插话。偶尔会突然发问,提出几个问题,如:不要讲“估计”、“可能”,你能不能肯定回答,胡琏指挥部的确切位置就是这里?能不能再准确一些,金门的补给被切断以后,粮、弹究竟可维持3个月还是4个月?是不是认真计算过,我们到底集中多少火炮,才能对料罗湾实行有效封锁?等等。
炮战,炮战,双方以炮为剑,隔着大海过招格斗,自然,粟裕最关心的还是双方大炮及炮弹的数量和质量。此时,金门拥有美式155毫米加农炮20门、155毫米榴弹炮96门、105毫米榴弹炮192门,共计308门。我军105毫米以上榴弹炮223门、100毫米以上加农炮73门、100毫米海岸炮4门、130毫米海岸炮19门,共计319门。我方的优势是在福建地区库存炮弹甚多,共达89万余发,敞开打,足够打半年以上。但由于远程火炮较少,中程火炮多,钢筋混凝土工事很少,土木结构野战工事多,在大口径火炮和永备工事方面并不占优。粟裕沉吟良久,用铅笔尖狠狠地敲击桌子几下:下决心再调大炮去,从全国调,立即调,火炮数量不超出金门50%,这仗宁肯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