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揭秘一个很“玲珑”的“磊落小人”元稹的故事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2-14 17:54:21


  
  谁都有过年轻向上的岁月,元稹早年也曾经意气风发过。左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可巧的是,像杜甫等不少着名诗人都当过这个看上去可有可无的官,而且都在这个职位上倒了霉。可见文人往往拿鸡毛当令箭,元稹在当时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从上任开始,他就接二连三地批评朝政,一直搞到宰相大人心情非常不愉快,把他打发到地方上才了事。
  
  然而,元稹还不服气,不久后他担任纪检干部,抓住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腐败问题一查到底,一口气掀翻了7个地市级干部,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元稹本人也大出风头。可是谁没几个哥们儿啊,这下元稹开罪了一堆掌权官僚,为以后的倒霉埋下了祸根。
  
  元稹正在兴头上,再接再厉又在山西查处了一件腐败大案,又有一串干部因此落马。此后没多久他就被调离了原部门,这本是个小小警告,是让他少管闲事的意思。但在一年间,元稹先后揭发办理了十几件大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好像没想过很多人会为此感到不痛快。
  
  很快他就开始倒霉了。元稹在回长安的路上投宿宾馆,半夜,着名实权派公公仇士良也大驾光临。仇士良一看,总统套房被元稹占了,就让他识相点把房间让出来。说让就让也太没面子了,元稹自然没有答应。一来二去地叫起了板,仇士良是牛惯了的,言语不合动手就打,元稹顿时吃了亏,脸上还挂了彩。
  
  事情闹到长安,仇士良是权倾朝野的人物,当然不会有错,那元稹就一定不对了。这个时候,元稹大搞廉政工作时得罪的人纷纷出动落井下石了。调查结论是元稹举动有失官员体面,他再次被赶到地方上当了个小官吏。
  
  白居易等一帮人都多次为元稹不平,但改变不了事情的结局。元稹因此树立了勇斗恶势力的光辉正直形象,不过他似乎不喜欢这种不实惠的荣誉,垂头丧气——元稹年轻冲动的时代到此结束。
  
  仗势欺人,误了李贺终身
  
  大约是吸取了以前的惨痛教训,元稹感受到了人脉的重要性,在贬谪期间很快就和太监崔潭峻拉上了关系。
  
  崔潭峻回到长安后,把元稹的诗稿整理出来给皇帝老子看,皇帝一看就高兴了,这不就是歌坛新天王吗?元稹立刻被召回首都任职。借着崔潭峻的拉拢,元稹和一大帮太监都成了哥们儿,尤其和实权在握的魏弘简关系最铁。
  
  那时,太监的势力已然形成,不但文武百官不在话下,连皇帝都被他们弄死了好几个。交上了这么一群好朋友,元稹的事业一帆风顺,最后做到了宰相。不过元稹出任宰相的消息一传出来,大家不是肃然起敬,而是争相当笑话讲,只因为他是太监捧起来的。
  
  有一次,元稹的一群同僚在办公室里吃瓜,元稹来了,有一同仁就一面轰走停在瓜上的苍蝇,一面嚷嚷:“从哪来的东西,跑这里来了!”完全就是当面骂人,元稹也只能忍气吞声。
  
  有传闻说,元稹曾经想结交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李贺,李贺见都懒得见他,还说什么“连个进士都没有考上的人,来见我干吗!”
  
  李贺的老子叫晋肃,“晋”和进士的“进”同音。后来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憋了一肚子火的元稹找到了打击报复的良机,极力主张按照避讳的习俗,李贺没有资格考进士。古文宗师韩愈为此特意写了《讳辩》为李贺喊冤,但除了后来被作为模范作文收入《古文观止》外,没给李贺帮上什么忙,李贺生生为这事郁闷了一辈子。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