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司马迁受宫刑的原因:或是政治观点落后性格迂阔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2-13 19:13:39

  宫刑,也叫腐刑,是古代一种破坏生殖的残酷肉刑。郑玄给《周礼·秋官·司刑》作注说:“丈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关于宫刑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尚书正义》说:“妇人幽闭,闭于宫,使不得出也。……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妇人犹闭于宫。”(《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卷十九》宫刑集对肉体的摧残与精神的侮辱于一身,对被施与者的伤害是巨大的。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军三路出击匈奴,其中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兵不幸被匈奴八万精锐骑兵包围。尽管汉军“所杀过当”,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李陵被俘投降。司马迁当时担任太史令一职,因看不惯同僚们落井下石的龌龊行为,忍不住替李陵辩解了几句,本意是想“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没想到汉武帝一腔怒气正无处发泄,于是迁怒于人,认为司马迁,欲“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报任安书》)。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家族几代都为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司马迁
 

  他自己生活在“君明臣贤”的西汉鼎盛时期,很受汉武帝信任,却不料遭此惨祸。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羞辱使司马迁蒙受了奇耻大辱。他说:“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报任安书》)腐刑使司马迁悲痛欲绝,一度几近癫狂。

  司马迁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官居太史令,而且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为什么会因几句公道话而遭此惨祸呢?我们不妨把李陵事件与封建集权制性质、时代特质以及汉武帝本身的性格特征结合起来考察,就不难找出真正原因。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大一统意识强烈的时代,也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时代。文景以来的西汉盛世赋予了汉武帝张扬自大的个性特征——敢作敢为又喜怒无常,“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其一。其二,西汉与匈奴关系是当时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李陵的投降使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大失脸面。

关注米尔军事网微信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