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古代小偷扒手泛滥原因:体制腐败 办案人员放纵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21 14:31:08


  
  还有的扒手是施以诡计,夺取他人的钱财。同样是《檐曝杂记》记载的事情:有一少年拿银子到市场上换铜钱,正与人讲价,一个老头从后面猛地将他击倒,嘴里还骂道:“父穷至此,做儿子的却偷偷拿银子来换钱,怎能如此不孝?”旁观者都以为是父子相争,也就不愿多管闲事。被打懵了的少年,过了好一会才坐起身来,向众人陈述老头并非自己的父亲。此时,老扒手已经不知去向了。
  
  而独自行动,以摸扒行窃为业的扒手,最为多见。《警世通言》卷十七:“仔细看时,袖底有一小孔,那老者赶早出门,不知在哪里遇着剪绺的剪去了。”这种神乎其技的扒窃本领,也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宋人周密的《癸辛杂识》载,南宋时,成都的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扒手也十分猖獗。有人某日到酒馆吃饭,在桌下拾到一串如同钥匙般的东西,不知为何物,遂收到行囊中。之后他到处游玩,至深夜方归,却见有三四个少年在路旁等他,执礼甚恭,非要请他喝酒不可。
  
  席间,众少年把状似钥匙的东西还给他,还要拜他为师。他懵里懵懂,不知所谓,说自己也是偶尔得之,不知这些东西的用途。众少年都不肯信,久求无果方散。他追问其中的一个少年,才知道这些钥匙是专门开箱撬锁的工具,这些少年都是扒手,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了他的行囊,见里面有这些东西,误以为他是个高手巨盗,故想要拜他为师。此人后来怕惹祸上身,赶紧把钥匙毁了丢掉,且许久不敢到街市上玩。
  
  由于扒手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危害社会治安,历代官府都将之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清代京城负责治安的官员承诺:“街市小窃俗号小绺者,倘被其窃,苟鸣之官厅,三日之内,无不返者。”若有人在京城失窃,到衙门报案,三日内定可侦破,失窃的财物也可追回。然而,从此事也可以看出,官府其实对管区内的扒手,早就是了然于胸。只是由于体制腐朽,吏治腐败,很多时候,官府的办案人员对扒手采取的是一种放纵的态度,甚至进纳苞苴,包庇袒护,才导致扒手的泛滥猖獗,狂妄放肆。
  
  《清稗类钞》载:有女郎乘车,见车旁一位年轻书生的身后,悄然跟着一个扒手,正伺机行窃,女郎嘴角轻撇暗示书生。书生觉而斥之,扒手遂去。过了一会,车转入一处僻静的小巷,早已埋伏在此的扒手,竟然用刀划破女郎的嘴角,以此作为报复。
  
  虽然时至现代,扒手依然是屡禁不绝,但一个地方的扒手的多寡,也就是该地治安状况的最直观体现,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