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中国古代的慈善资金都是来自什么地方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9 13:46:32
古代哪个朝代慈善机制比较完善?
宋代慈善家朱熹创设“社仓”备荒救灾
与官方投资相比,募集和民间捐献,则一直是古代慈善机构和福利组织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它不止可避免官方投入易受执政者好恶的限制,而且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特别是遇到大灾大疫、官府财力不足时,民间经济来源便显得特别重要。
古代官方慈善工作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宋代。宋代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相应的慈善组织,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有“福田院”、“居养院”;病有“安济院”、“惠民药局”;死有“漏泽园”;儿童有“举子仓”、“慈幼局”……这些都是官办性质的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
由于官府鼓励民间参与慈善活动,所以出现了不少由私人主持的有一定规模的慈善机构。如着名理学家朱熹,曾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创设“社仓”,备荒救灾,地方政府拨给一定的平价粮,由乡间人士负责经营管理。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则在苏州创设“义庄”,置良田十余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刘宰、黄震、真德秀等中国古代着名的慈善家都是宋代人。
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慈善组织进一步壮大,几乎涉及所有社会领域。当然,这与其经济来源较为充足不无关系。
捐助是明清慈善组织经济的主要来源,与唐宋时期由官方主导的慈善活动区别明显。而且,这一时期慈善经费来源的渠道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捐助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参与群体广泛,当官的捐养廉银,士绅捐房产,地主捐田地。
古代对于捐款不兑现如何处罚?
清嘉庆年间京城药行“午刻不到罚银二两”
明清时期,社会上以“会馆”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则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会馆,是一种地缘性、行业性十分明显的乡帮组织,其开馆目的是“答神庥、笃乡谊、萃善举”。说白了,会馆就是老乡和同业者的互助平台,其作用突出表现在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诸方面。如清代福建人陈宗蕃在北京创设的“福建同乡会馆”,开宗明义为“乡中试子来京假馆之所,以恤寒而启后进也”;徽商所开设的会馆还常附设“殡舍”、“义冢”、“义庄”,为死者、病者提供免费服务。
明清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除了个人自愿捐资方式,还有“分摊集资”和“抽取提成”两种较为常用的办法。
分摊集资好理解,就是入会者平均摊捐款项。而抽取提成,则是根据各入会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多少而定,如清光绪三十二年,苏州“石业公所建立学堂兼办善举”,其常年用款便是采取抽提的办法,由17家石作坊议定,“每做一千文生意,提出二十文;每工一日,捐钱四文”。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有不少时候的捐款都带有强制性质,对不能及时捐付款项者有强制“罚款”的规定。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北京药行议定:每年正月初一要准时到会馆交银钱,“毋得迟延。如午刻不到,罚银二两。”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0
热点关注
- 揭秘:中国的商品房住宅产权为何是七十年?
- 33岁被授衔:揭秘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 揭古代正室“老婆经”:将“斗二奶”进行到底
- 揭秘:乾隆皇帝为何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
- 个人兴趣爱好 揭秘历史上那些喜欢男扮女装的人
- 追求阴阳调和 古代“宅女”超龄不嫁会被罚款
- 揭秘古代官员“离任”那点事 值得后人去玩味
- 那时 潘金莲为什么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
- 揭秘古代女子内衣 爱情为主题 背部袒露无后片
- 揭秘:陈真这个人历史上到底是否真实存在
- 既贪财又贪色的贪官:揭和珅身边的九大美女
- 计划生育:太平天国时夫妻每月只能同房一天
- 鲜为人知:武则天做尼姑时的生活 与李世民有关
- 揭秘乾隆皇帝唯一真心爱过的女人究竟是谁
- 揭秘:潘金莲为何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
- 解密:关于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几种说法
评论热文
-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始皇惟一倚重的女人是她
-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妻子给孩子喂奶也收“费”
- 热爱权力控制男人 揭秘赵飞燕姐妹的后宫秘事
- 震撼揭秘:白居易为何用诗逼死痴情才女?
- 寡妇门前宰相多?揭秘宋两宰相争寡妇的事件
- 解密:古代美女的“体香”到底从何而来?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红灯区到底在哪里?
- 大揭秘:让慈禧太后怀孕的那个人究竟是谁
-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母亲:共生了四个皇帝两个皇后
- 古今总有不同 看古代男人如何与陌生美女搭讪
- 偶然的历史:意外选美导致的西汉王朝灭亡
- 古代惩罚剩男剩女:女子15岁不嫁 家人都坐牢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嫖客是谁?
- 原来早有不正当关系:杨广未非礼母妃宣华夫人
- 荒诞的皇宫:元朝的出嫁女为何让和尚开红
- 揭秘古代的八大胡同:百年前的“天上人间”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