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彻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1962年,英国再次爆发严重烟雾事件,但这一次的死亡率并未达到1952年的水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治理最困难的污染问题花费了十年之功,之后英国再也没有出现类似规模的事件。
这些措施日积月累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最为重要的是,伦敦再也没有发生像1952年那样严重的大面积死亡事件。此前,清洁伦敦的建筑物外观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总是很快变脏。现在,它们又都变干净了。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
对此,我的结论首先是,英国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也是如此。两国人民都摆脱了贫困,但却是建立在大规模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其次,即便是在人口总数远远小于中国的英国,要根本扭转这一局面也需要花上10年至20年的时间。
但这种矫正并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政策以及公众的支持。自由市场和低投资水平并不能解决污染问题。自由市场会产生污染,因为环保技术通常成本高昂,低投资水平同样也会加剧污染。
为避免灾难再次出现,需要政府进行严格管控并对清洁发电站和相关产业进行巨额投资。这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唯一经济途径。在此之前,鉴于比英国庞大得多的人口规模,希望中国永远不会面对伦敦1952年那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