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小聪明”
在国际经济间谍中,最有特色的间谍无疑属于日本,他们的间谍技巧总能出人意料。
行贿之外,日本人的间谍技巧更是异彩纷呈。
日本人精打细算,有的时候,根本不用非法手段,也能获取有用的情报。这就是日本经济间谍的“小聪明”。对于日本人的“小聪明”,中国企业深有体会。在一篇名为“商业间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的文章中,举了如下的例子:
“日本某企业代表团到天津访问,会谈时电灯突然闪了一下,他们立即判定天津电力供应紧张。以后在天津购买电力设备时,日本人马上抬高电力设备价格,而且不愿做丝毫的让步。”
“还有一次,日本一巨商来华推销钢材,交谈中我方外贸人员无意告知我国将大量进口钢材。结果这位商家借故中止谈判立即起程回国,串通西方几个主要钢材出口国,猛抬价格,令我国损失惨重。”
日本人往往能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下手。比如搜寻经济情报的时候,日本人喜欢物色小公司。因为日本的经济间谍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发现小公司的老板都是从大企业、大集团跳槽出来的精英人员,所以,他们也可能掌握核心技术。
这就是日本人的算计,他们能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埋伏。所以,日本人建立了最为完善的经济情报信息网,有“情报吸尘器”的美称。
前苏联“顺手牵羊”
1973年,苏联的航空部门发布了一个消息,愿意和美国的波音公司合作,建造一个年产100架巨型客机的飞机制造厂。波音公司非常兴奋,盛情邀来并款待了由20名苏联专家组成的先期“考察团”。这个考察团参观了波音公司的飞机装配线,而且还被破例允许拍摄了不少照片。
间谍工具:皮鞋发射机
无论是参观装配线,还是拍照片,都会泄露不少秘密。不过,波音公司并不太在意,他们认为苏联人掌握不了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