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军事趣闻 那些出人意料的间谍技巧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18 21:52:12

  上世纪80年代,法国一家低温磁场实验室迎来了几个美国参观者。这几个人号称是“研究员”,其实是美国的经济间谍。

  美国人对这项技术很感兴趣,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采用窃听,或者行贿、收买等方式来盗取技术。不过美国人没有这么做,他们告诉法国人,建议他们到美国去建另一个实验室,并许诺很高的工资,也许诺高价购买实验室设备。

  有钱的美国人轻松搞定了他们的对手,用钱搬走了一个实验室。这是美国人做经济间谍的一种方式。

  其实,在经济情报的窃取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法国人变身“高卢海盗”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似乎是最盛产经济间谍的国家,很多时候,他们的经济间谍不是来自民间的公司,而是来自国家的情报部门。

  1993年,法国布尔热航空博览会即将开展,但美国的休斯飞机公司却拒绝参加这一盛会,拒绝的理由让法国人很尴尬:美国人担心展出产品后,难以抵挡法国经济间谍的渗透。

  在美国民间,法国的经济间谍得到了一个“高卢海盗”的称号。

  1964年,美国助理国务卿乔治·鲍尔到法国戛纳参加肯尼迪回合谈判。当他下榻华丽饭店后,由于忙碌了一天,鲍尔马上进入了梦乡。

  两小时之后,也就是凌晨一点左右,鲍尔就寝的房间门被慢慢打开,没有发出丝毫声音,因为门的合页早早就涂上了油脂。一个女性身影接近鲍尔脱下的西装,在口袋里翻动起来。

 

  

  间谍工具:口红手枪

  这个偷偷潜入的女性,是法国情报部门的一位女伯爵。她很轻松地在西装口袋里找到了约翰逊总统下达给鲍尔的最新指示。就这样,当双方再次谈判时,法国人对美国人谈判的底线已经了如指掌。

  法国情报部门的一位官员透露,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谍报部门大概有2500多名特工,以及同样数量的“通讯员”,他们中的15%~20%专门用来对付美国,而他们希望获取的,就是商业信息。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