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大太监李莲英为什么能在慈禧死后全身而退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30 17:39:47

  次之,李莲英“事上以敬,事下以宽”的处事风格讨人喜欢。

  李莲英对他服侍的主子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细心周全,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记载: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李莲英都会派太监或当面向慈禧问候。患难之时最能见真情!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仓皇“西狩”的路上,李莲英对慈禧更是“呵护”备至。

  一次暴雨过后,路面极滑,在慈禧的骡车即将翻入深山之际,李莲英挺身而出,用身体拦住了下滑的骡车,不顾生命使慈禧脱险,而且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不忘询问慈禧的安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这样的服务,慈禧怎能不感动?

  实际上,不仅对于慈禧,就是对与慈禧不和的光绪,李莲英也尽到了“奴才”的本分,还算厚道。参与过维新变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慈禧和光绪西逃回京途中,走到保定住下。

李莲英对他服侍的主子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细心周全

  李莲英伺候慈禧睡下后,来到光绪的住处探望,发现里面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没有铺盖,在隆冬季节无法睡觉。李莲英慌忙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随后便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让光绪使用。

  光绪从小就因为受到他的看护而夸他“忠心事主”,这次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更是经常念叨:“若没有李俺答(满语意思为师傅),我恐怕活不到今日。”(见《德宗遗事》)

光绪从小就因为受到他的看护而夸他“忠心事主”

  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为难,李莲英不但没有落井下石,还尽可能地给他照顾,相比其他趋炎附势的太监来说,真是云泥之别。不过也有人说李莲英两面讨好,若是讨好能做到这一步,也足以令人翘大拇指了。

  难能可贵的是,李莲英“走红”后,还能够做到宽以待人,爱护下属。对于一般妃嫔宫娥、女官命妇,有了舛错,惹慈禧不高兴,他总是尽量美言遮盖,曲意回护,所以后宫许多人都对他心存感激。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这应该算是李莲英的心得和成功秘诀之一吧。

  再是,李莲英凡事不张狂,而是牢记教训,恪守底线。

  历史上,包括赵高、魏忠贤在内曾经不可一世的宦官,几乎没有善终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与外官和谐相处,要么结党营私、干预政事,要么仗势欺人、张扬跋扈,触犯了外官为官为人的心理底线。安德海就是李莲英的前车之鉴。

  作为李莲英之前最受慈禧宠爱、信任的太监,安德海为人嚣张,招权纳贿,做事不留余地,结果自取其咎。同治八年,安德海一路招摇地去南方办置宫中用品,走到山东被巡抚丁宝桢拿获,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拘捕上奏,随即处死。

  生米煮成熟饭,慈禧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怪安德海过于狂妄了。安德海之死对李莲英震动很大,他充分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到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外官和宦官之间的关系,做到了敛财而不干政,营私而不结党,并且时时谨慎,处处低调。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